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幽居寺北齊佛像已身首合璧 30日舉行首展
佛像價值
開啟北齊佛造像新的藝術風格
此前幽居寺的釋迦牟尼、阿閦佛像與無量壽佛的佛身在河北博物院曲陽石雕展廳展出,就是因為雕鑿這三尊佛像的是曲陽工匠。北魏晚期曲陽人開始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佛像。北齊是個尚佛的王朝,曾有佛教寺院4萬多所,2000多萬人口的國家僧尼最多時達到200多萬人。曲陽由于擁有良好的雕刻石材和世代相傳的技藝,加上地近京城的便利條件,迅速發展為佛造像的雕刻中心,創造出中國石刻藝術的輝煌。曲陽匠人在我省的南北響堂、水浴寺、媧皇宮等地都留下了大量佛造像。
在劉建華看來,幽居寺的三尊北齊佛像,是當時朝廷最好的雕塑家用當時中國最好的石頭——曲陽的漢白玉雕刻而成,佛像衣紋刻畫得非常細,代表了皇家風格。三尊北齊佛像通高都將近兩米,“都由一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雕刻得比較細膩,表面磨光以后飾彩,佛首的頭上、眉毛、眼睛,還有嘴上一點小小的胡子,都用了墨彩。嘴唇用了紅彩,手、面還有足則用了淺褐色。”佛首是低平肉髻,面相渾圓,細眉長眼,雙目垂瞼下視,鼻直翼寬,唇豐滿,短促頸,大厚耳,薄衣貼體。
三尊佛像還一改過去北魏晚期以后流行的瘦骨清像:“著重表現身體健壯、豐滿的手法,顯然是受南朝蕭梁鎖流行的張僧繇畫風的影響,張僧繇以張得其肉的獨特畫風,改變了顧愷之和陸探微‘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畫法,在中國古代畫壇獨樹一幟。”劉建華說,薄衣貼體則體現了曹仲達“曹衣出水”的畫風,曹仲達是中亞曹國人(唐朝昭武九姓之一,今撒馬爾汗一代),他畫佛的特點是:身體稠疊、衣服緊窄。后人稱之為“曹衣出水”。這種樣式在佛教繪畫中流傳較廣,唐朝時曹仲達、張僧繇與唐代吳道子、周昉同被奉為佛畫四大楷模,為畫家百工所范。
更重要的還是佛身、佛座上的題記,“既有確切紀年,又有造像者以及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職,還有所造佛像的佛名。這在北朝基本沒有,皇家成員在佛像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造的佛像名稱等很少見,這是一個孤例。”在劉建華看來,這三尊佛像開啟了北齊佛教造像的嶄新的藝術風格:“代表著北齊雕塑藝術的較高水準,可視為北齊時期造像的范本。”
背景新聞
高叡:死于非命的皇室成員
幽居寺起初很小,北齊天保七年趙郡王高叡捐錢擴建,并敬造了三尊佛像。
“據史書記載,高叡是北齊獻武皇帝高歡的侄子,也是文襄皇帝高澄的堂弟,他跟北齊的六個皇帝都是直系親屬,也是北齊非常重要的皇室成員。他的父親就是高歡的弟弟高琛,母親是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廣平王元懷的女兒華陽郡長公主。”劉建華說,高叡一生命運坎坷,幼年父母雙亡:“因此他處處小心翼翼,低調做人。他非常聰明,伯父高歡很喜歡他,把他養在宮中,視同己出。因此高歡、高澄去世后他特別傷心。”
孝昭帝高演駕崩前,25歲的高叡受托顧命在鄴城奉迎高湛繼承皇位,即武成帝。武成帝駕崩,高叡屢次諫言彈劾胡太后的親信和士開。當時有人勸他明哲保身,但他說這是為了國家。他36歲時被北齊御用第一殺手劉桃枝殺害。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幽居寺北齊佛像 北齊佛首 身首合璧 首展 河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