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工匠精神”成就最美勞動者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在中國文明網向全社會公開發布耿家盛等10位“最美職工”的先進事跡。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不愧為一線技術工人的杰出代表,不愧為精益求精、創新創造的“大國工匠”。(4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
“五一”勞動節將至,全國很多地方又開始評選、表彰“最美職工”“最美勞動者”。而在今年的評選表彰過程中,絕大多數地方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工匠精神”。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做政府工作報告時,第一次提到“工匠精神”這個詞語,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討論和反思。如果單純從概念、定義的角度來看,“工匠精神”包含著很多方面的內容,而簡單點說,“工匠精神”就是在某項工作和某個領域上追求“精”和“專”,并最終成為這個領域不可或缺的創新者、開拓者。
、而“精”指的是精益求精,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不斷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有所進步,有所突破;而“專”指的是專心致志,就是一門心思撲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不浮于表面,更不見異思遷。可以說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才算是具備了基本的“工匠精神”,而一旦一個人具有了“工匠精神”,他最終會成為某一行業或領域的擔當、頂梁柱,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創造出無限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環顧我們的身邊,不管是一個普通的電工,還是一個普通的修理工,只要他身上具備了“精”與“專”的“工匠精神”,就好像人為賦予他某種看不見的光環,總能帶給周圍的人一種無形的感染和力量,讓人不自覺地向他看齊,要像他一樣成為這個行業或領域內的佼佼者,領軍者。即便我們從事的是和他完全不一樣的工作和職業,我們也會為他在技能上的高超,技藝上的精湛所折服,成為他事實上的崇拜者。
前段時間,有部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走紅網絡,贏得了無數觀眾與網友的追捧。按理說,故宮的文物修理師是一個很枯燥,很冷門,也很難引起外界注意的存在,但是他們卻一下子成了時下最火爆的“網紅”,憑的是什么?憑的就是“工匠精神”。 紀錄片中這些數十年如一日在故宮維修文物的人,正是我們想要尋找的大國工匠,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正是寶貴的“工匠精神”。
而這次由中宣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評選出的全國“最美職工”,絕大多數都來自于生產、勞動一線。如果我們去認真瀏覽學習這10位全國“最美職工”的事跡、履歷就不難發現,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身上都具備“工匠精神”這種品質,正是寶貴的“工匠精神”成就了無數的“最美勞動者”,而且也必將成就更多的“最美勞動者”。(苑廣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工匠精神 最美勞動者 最美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