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航天,需要遠方,也需要“地氣”
科技界政協委員熱議習近平對首個"中國航天日"重要指示精神
在我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之際,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體現了對航天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體現了對航天事業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對航天人的厚望重托。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中國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峰,譜寫中國航天事業新篇章,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航天日的設立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在科技界引起熱烈反響。
“我是一個航天人,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多名政協委員多次提過設立航天日的提案,今天終于有了中國的航天日,使航天人及所有科技工作者能夠擁有自己的紀念日,我倍感驕傲和鼓舞。”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在談到設立中國航天日時高興地說。他說,60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經成為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高科技產業。
在葉培建看來,總書記對中國航天日的批示,把航天夢看成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有那么多的行業,專門有個節日的并不多,這說明國家對航天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對航天人的支持與關愛。葉培建認為,對中國航天日要加強宣傳,讓全國更多老百姓對航天事業、對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性有更多了解。設立中國航天日,可有效地科學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激發全國青少年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崇尚科學家的熱情,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公眾眼中,航天是一個很神秘的行業,可謂‘高大上’,其先進技術具有極強的挑戰性。”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王光謙認為,中國航天日的價值在于一方面可以讓更多公眾了解很多科普性的知識;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一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跨越轉變的時期,從國家在探月、探火星、空間站建設到暗物質、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都面臨許多待解的科學難題。通過航天日讓公眾了解這些進展,對推進我國航天事業的大發展,對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更好地了解宇宙都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因此意義重大。王光謙呼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把數學、物理、材料、工程等各方面的人才整合起來,推進各方的力量,為航天事業添磚加瓦。
“設立中國航天日,不僅僅是航天人的節日,也不僅僅局限于贊頌航天領域取得的成績。”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專委會主任齊讓說,“這也可以稱為是全體科技人員的節日。”
在齊讓看來,一部中國航天發展史,也是一部科技人員自主創新的歷史。在科技創新日益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的重要時刻,面對史無前例的巨大科技需求,廣大科技人員也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通過中國航天日,可以引起社會的關注,可以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推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這對科技人員也是一種激勵,能讓他們對自己的身份形成一種認同,使科技人員在弘揚科學精神、遵守學術規范、恪守職業道德、誠實守信等方面更加自律,給全社會做出榜樣。
“當我國第一顆東方紅衛星升上太空時,我還在青海大山里當工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朱星回憶起40余年前發生的事情,依然記憶猶新。“當時,聽到從宇宙深處傳來的東方紅樂曲時,我們無不歡欣雀躍,為我國獨立自主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不過,真正理解我國面向太空、發展航天事業,卻是在參加科研工作以后。”這位從大山走出,成長為納米科學領軍人物的專家清楚地記得,20年前,他們曾參觀歐洲宇航局,看到西方發達國家聯手實施太空計劃、全面發展宇宙探索時的情景。
編輯:薛鑫
關鍵詞:科技界政協委員 習近平為“中國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