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污染事件之后,美國民眾在追問什么
最近,當中國媒體聚焦“常州學校化工污染”事件之時,美國民眾也在追問一起公共衛生事件——“弗林特鉛水危機”。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居民一直在喝“鉛水”,這給居民特別是兒童的健康造成了難以逆轉的損害。因為此事,當地政府不僅面臨巨額賠償官司,密歇根州長斯奈德的“白宮夢”更碎得連渣都不剩。
弗林特市是通用汽車誕生地,如今蕭條已久。2011年度審計顯示,這個只有近十萬人口小城,卻有2500萬美元財政赤字,其中水費欠賬高達900萬美元。為了履行密歇根州長斯奈德的競選承諾——改善高破產風險城市的財政狀況,弗林特的新市長決定邊修管道邊“省銀子”,其間啟用備用水源——弗林特河河水。
弗林特市長這一決策的背景是,如果建新供水管道,需要兩年時間;但如果換一家自來水供應商,每年可以省500萬美元水費。但是,由于弗林特河水質欠佳,環境部門未進行水質處理就切換水源,老舊的市政管道很快遭到河水腐蝕,發生了嚴重的鉛泄漏事件,弗林特居民只敢喝瓶裝水,洗澡要開車到其他城市。
美媒形容這是一場“讓整個國家丟臉”的公共衛生災難,估計綜合治理費用最終將高達15億美元。有人認為,這場災難是當地政府的省錢策略造成的。但筆者瀏覽美媒報道發現,媒體在講述事件原委時,大都會提到政府的省錢考量,但未見對這一考量的批評。事故調查進行到現在,國會聽證會開了幾回,也沒有曝出有涉事官員借此中飽私囊的丑聞。
媒體調查發現,引入弗林特河水不久,政府就接連收到居民投訴,科研人員幾次發布水質報告示警,工廠宣布因機器生銹停用河水,但市、州乃至聯邦政府一直反應遲鈍,主政者反而上電視搞“喝水秀”否認水質問題。直到一年半后,醫生發現弗林特兒童血鉛超標,政府才低頭認錯,但爛攤子已無法收拾,連白宮都不得不介入,小城水危機震驚了全美。
因此可以說,當地政府被炮轟的原因,不在于政府想每年省500萬美元的“作為”,而在于決策的粗疏和面對民眾擔憂的“不作為”甚至“反作為”。事關公共衛生和兒童健康,政府不作為就是腐敗。有媒體宣稱,這是美國“百年不遇的犯罪”。
目前,斯奈德兩度以州長身份正式道歉,但對恢復公眾信任未見效果。在弗林特市,政府除設立水站每日免費派發瓶裝水,還為每戶人家免費提供自來水過濾設備。鑒于居民仍不敢飲用自來水,斯奈德18日宣布,未來30天內,他不管上班還是回家,每天都會喝弗林特的過濾水。但網民隨即發帖:“你敢用弗林特的水洗澡嗎?”“你先喝上一年再說吧!”州新聞發言人說,要恢復公眾信心,“還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國媒體、專家對弗林特水危機的討論,遠不限于對事件本身的細致探究,也不限于對體制漏洞和各級政府責任的追問。一段時間以來,弗林特儼然成為“問題樣本”,從工業城市的衰敗到種族社會問題的折射,從水資源管理法律法規落伍到全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足……甚至幾十年前用含鉛油漆粉刷房屋問題,也浮出水面。
環境事故往往積水成冰,疏忽易,發酵久,發作快,補救難。民眾積極追問,為的是不白交沉重的學費。事實上,美國的環境建設,常依靠對環境災難的追問追責而取得重大進步。比如,半個多世紀前的紐約拉夫運河事件,就催生了美國“棕地”(高污染企業設施搬遷后遺留下的地塊)普查和管理。
土地和河流的前世,關系著我們的今生。值得欣慰的是,當“弗林特鉛水危機”的相關報道傳到中國后,幾乎沒有聽到“原來美國也有飲水安全危機”之類的評論。這種“比爛”,確實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能把別國的公共衛生事件當成前車之鑒,把別國媒體和公眾的追問當成他山之石,才算沒有白花時間圍觀。(徐劍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污染事件 常州毒地 土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