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七月》雜志重慶復刊的日子

2016年04月21日 09:58 | 作者:胡平原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現代文藝期刊《七月》由胡風主編,七月社編輯兼發行,是抗日戰爭爆發后在國民黨統治區最早創辦的進步文藝刊物。

《七月》雜志目錄

《七月》雜志目錄

《七月》周刊于1937年9月11日在上海創刊,至9月25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同年10月16日,《七月》半月刊在武漢創刊,后來因戰火臨近武漢,停刊一年,于1939年7月轉至重慶繼續出版,由半月刊改為月刊。此后因條件困難,每期往往間隔2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問世。1941年9月出版第七集1、2期合刊后,迫于“皖南事變”后日益險惡的形勢而停刊。

本文記述的,是《七月》雜志在1939年7月復刊后至1941年10月再次停刊期間的故事。

“重在讀者面前出現”

由胡風主編的《七月》雜志是抗戰文藝刊物,作品形式有短論、散文、通訊、特寫、詩歌、小說以及文藝理論等。1938年7月16日休刊,1939年7月才在重慶正式復刊。《七月》雜志的社址,也遷到了重慶武庫街(今重慶民生路)。

《七月》雜志最先為周刊,后改為半月刊,每月逢1日和16日出版。之后將第1期至第6期合稱為第一集,第7期至第12期為第二集,第三集同樣共6期。從第四集起,也就是復刊后的《七月》雜志在重慶出版,改為雙月刊,第四、五、六集各包含四期,即總第19期至第30期。第七集僅出第1、2期合刊,于1941年9月出版。

在重慶復刊后的《七月》雜志第四集第1期(總第19期)上,“七月社”發表了《愿再和讀者一同成長》一文。文中,雜志回顧辦刊經過時說:“《七月》,1937年9月11日在敵人炮火下在上海發刊,但繼刊了三期以后,就不得不轉移到漢口,由周刊改為半月刊,在10月16日又與讀者相見。”“當保衛武漢的戰爭緊張了的時候,辦刊人力不從心,不得不終止,遷延至今重在讀者面前出現。”

報道抗日戰爭的雜志

《七月》雜志很有抗戰特色,它大量報道抗日前線、解放區、八路軍、游擊隊的消息。例如刊登在第1期的端木蕻良寫的《記孫殿英》,路方的《走向戰斗著的黃土層上》刊登在第2期,東平的《葉挺印象記》刊登在第3期,柳林的《一支游擊隊的發生》和李林的《鳥視晉西北》刊登在第10期。

這些通訊報道,以作者的親身經歷記敘了抗日將士的英雄事跡,特別是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深入敵后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情形。例如奚如在《從山西寄到武漢》中,記敘了他和丁玲以及抗大的學生、平津流亡師生一起,組織了一個直屬八路軍總政治部的戰地服務團,徒步從延安出發,渡過黃河到了山西開展宣傳工作的情況。同樣刊登在第5期上,西圣寫作的《關于八路軍的種種》,報道了八路軍一二九師打了勝仗和老百姓夸獎八路軍,擁護八路軍的熱烈情景。沙丁的《游擊戰》一文,以親眼目睹的冀中游擊區的緊張而艱苦的斗爭事實,駁斥了國民黨反動派誣蔑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謊言,謳歌了八路軍的忠貞和英勇。

《七月》雜志還刊登有許多陜北通訊,直接報道延安的消息。例如第5期《我們怎樣生活的》報道了延安印刷廠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形。第12期聶紺弩的《延安的虱子》,寫了徐特立、何思敏、成仿吾等人的艱苦生活和樂觀情懷。第21期周而復的小說《開荒篇》,描寫延河邊上開荒生產的一個生動側面。

無論是休刊前,還是在重慶復刊后的《七月》雜志,始終保持著它一貫的特色,即一面公開發表陜甘寧邊區作家的來稿,一面刊登國統區進步作家的力作。刊登在第四集第1期(總第19期)的曹白作《在敵后穿行》和丁玲的《警衛團生活小景》,贊揚了八路軍和游擊隊;綠川英子的詩作《失去了的兩個蘋果》,號召日軍士兵參加反戰同盟;另有3篇特寫,記錄了日軍轟炸重慶的滔天罪行。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七月》雜志 重慶復刊 胡風 文藝刊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三区 |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电影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 一本视频在线精品 |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