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鐘情于京味 三畫“傻駱駝” 《駱駝祥子畫傳》再版背后
1951年版《駱駝祥子畫傳》
兩個版本
從數量而言,父親的第一版《駱駝祥子畫傳》應該是從1948年10月份起,在《平明日報》上連續發表了59幅。這個版本醞釀和創作的時間很長,推算應該有七八年的時間。
到了1951年4月,上海華東書店發行《駱駝祥子畫傳》上下集本,這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豐富和改進的,然而畫風卻大不相同。
1962年以后,他又全部重新構思創作了“祥子”,完成了100多幅。可惜,經過“文革”浩劫,早已蕩然無存。這一套畫稿完全是鉛筆素描,盡管人物造型基本沒改動,但與前兩次的畫稿風格差異很大。
而且,我發現,1948年、1951年,雖然僅隔兩年,但父親對同一個題材的作品繪畫風格卻很不相同。前期比較夸張、粗獷、后期卻非常寫實細致。
這種風格和技法的變化,要從父親的繪畫經歷說起。父親早年畢業于北平國立藝專,在校學習時,他已經成為社會上有影響的漫畫家,應該說,他是藝術專科學校畢業的早期漫畫家之一。因此,功底堅實是他的優勢。而漫畫家所具有的思維敏銳、造型夸張、感情充沛、犀利鋒芒等特點,對于幽默活潑的父親來說,表現得更加突出。
1936年,在段承澤先生的邀請下,父親經過半年的合作(段承澤寫文,孫之俊繪圖),完成了《武訓先生畫傳》畫稿。這本畫傳在重慶經陶行知先生作跋再版多次。當時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這本畫傳不是以漫畫的形式完成的,也不是用繡像的辦法畫的,雖然是用線造型,父親并沒有用中國傳統的“十八描”來畫人物、衣紋等,他以人體結構為基礎,采用了硬筆、寫實的造型方法,但在畫房屋磚墻時即使用了焦點透視又運用了傳統界畫的畫法,這在連環畫發展過程中也是一種推進和嘗試。
比較1948年版的《駱駝祥子》與1936年畫的武訓已有很大的不同,而1951年版的祥子顯然是用硬筆畫出造型,用水墨分出明暗層次,畫面上突顯出來的是豐富的素描關系,與1948年的祥子又不相同。
在畫面處理上,他十分巧妙地吸收了電影特寫鏡頭的表現手法之外,同時采用了裝飾的畫法。如虎妞與祥子發生關系的那一幅,根據老舍先生對流星和秋螢的描寫,他完全擺脫了寫實,用一種象征的手法,用瀟灑的、富有韻律感的線條和小星,簇擁著虎妞與祥子的剪影,把情節交代了過去。
法無定法,連環畫應該屬什么畫種,用什么技法,誰也沒規定。根據內容的需要,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淋漓盡致地表達畫家的情感和內容,這才是最重要的。
永遠的“祥子”
老舍先生說:“小說創作的核心是人物。”祥子,是他筆下極為成功的人物。從18歲進城到26歲的秋天,祥子在一次次打擊和沉淪后,從一個努力好強可愛的農村小伙子,墮落成為偷奸耍滑的無賴。在這些吉兇順逆的故事里,祥子鮮活地、有聲有色地顯現在讀者的面前。
父親和我講過,畫連環畫就跟當導演似的,你的筆得把每個人物畫活了,讓他哭就哭,讓他笑就笑,不但情節讓讀者看懂,而且得把每個人的性格塑造出來,讓人看著合理真實、有趣、耐看。父親畫畫兒時十分投入,他的表情經常隨著筆下的人物變化著,每到此時,我和媽媽都會在旁邊笑他,我還趕緊去查找原文看故事發展到哪兒啦,為什么人物會出現這樣的表情……
由于畫家是通過畫面——平面,把人物的造型、動態、表情,空間、景物、環境,以及故事的情節,交代給讀者,因此,畫家畫誰就得自己扮演誰,自己設計所扮演的這個人的一切:外貌、穿著、動態。
與此同時,連環畫則要隨著故事的進展,不斷地變換場景,這就要求畫者要搜集,整理出各種環境和道具。構思出多種構圖,調度筆下的人物。而在繪畫過程中,畫者需要獨立地縝密地思考,從構思到繪畫,從宏觀到微觀,盡心盡力地去完成,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我想,能夠把人物“定格”在最典型的方位和角度上,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本文節選于孫燕華著《對比·推想·賞析》文,有刪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駱駝祥子畫傳 再版 傻駱駝 孫之俊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