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粉絲經濟”能否振興業?

2016年04月20日 10:44 | 來源:工人日報
分享到: 

本月,國際唱片業協會發布了2016全球音樂市場報告。根據這份報告,在所有唱片業的新興市場中,中國市場的表現頗受矚目,在2015年,中國音樂銷售額比上一年增長了63.8%,達到10億元左右。

說到唱片,有人不禁會產生疑問,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數字音樂的下載隨處可見,還會有人買以CD為存儲載體的唱片么?

事實上,在音樂市場更為發達的國家,唱片業輝煌依舊。根據日本公信榜2015年度音樂唱片的年度銷售市場報告,包括單曲碟、專輯、音樂DVD以及藍光碟BD在內,全年市場總銷量達到10210.6萬張,總銷售額折合人民幣為161.2億元。而在美國公告牌雜志公布的唱片榜單中,上榜唱片中很多都突破了百萬張的銷量大關。

相比于海外市場而言,我國實體唱片業依然有很大差距。去年在音悅V榜年度盛典摘得“內地最佳男歌手”和“內地年度專輯”的鹿晗,其實體專輯首周銷量不過只有6萬余張。

唱片業內,一直將國內實體唱片不振歸結于無權威的唱片銷量統計機構,以至于無法激發粉絲消費熱潮。在美、日、韓等國家,都有專業統計機構對唱片和歌手進行銷售統計,精確到日,并發布相應榜單。粉絲們為了讓偶像在榜單上名列前茅,自然熱衷購買唱片,以至于有“復數購買”一說,即粉絲買下多張相同唱片,不為聽歌,只為幫自家偶像沖榜單。 除此之外,獲得唱片的各種附贈品,從精美海報到見面會門票,也是粉絲購買的重要原因。

在這樣的“粉絲經濟”下,粉絲購買唱片,買的并不是音樂內容,而是表達對歌手的喜愛,唱片公司的目標消費群體也并非大眾,而是特定粉絲群體。而就在本月初,音悅臺宣布聯合各大音樂平臺成立中國專輯榜,希望激發這樣的粉絲經濟,把唱片市場推向繁榮。

有了榜單,有了對比,粉絲們就一定會心甘情愿地掏腰包,把偶像推向榜首,把唱片市場推向高峰嗎?

我國音樂市場與發達國家相比,差的不只是一張榜單。想讓粉絲肯為偶像的“前途”和“錢途”買單,并沒有那么簡單。

將一個歌手從新人培養成“萬人迷”,需要不只是臉蛋、嗓音和資金。從形象包裝、音樂創作到市場推介、后援會運轉,都需要具備專業化運營手段和相應團隊。而當一家大型經紀公司擁有足夠演藝資源時,可以將旗下藝人適當搭配,以老帶新,臺上的歌手風水輪流轉,幕后的公司則是鐵打的營盤。這樣的專業團隊,這樣的運作模式,在日韓和歐美市場已經運作成熟,在國內音樂市場卻還處于起步摸索期。而培育藝人,沒有三五年時間是做不來的。

在未來,“粉絲經濟”的確是實體唱片的重要支柱。但對于國內音樂市場而言,當下真正缺少的不是粉絲,更不是排行榜,而是能夠專注培養歌手、并深耕粉絲群體的演藝公司和專業團隊。沒有后者,粉絲來得快,去得也快。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粉絲經 濟唱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 |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不卡一区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五月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国产 | 亚洲综合在线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