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鼓勵發展新能源車,給錢不如給市場

2016年04月15日 10:53 |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今年初新能源車騙補事件曝光后,由國務院親自牽頭的核查工作正在進行。同時,相關部門正著手對新能源車補貼進行調整,降幅或高達50%。

為鼓勵發展新能源車產業,從國家到地方都拿出真金白銀給予補貼。針對不同車型,補貼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以6-8米客車為例,從國家到地方,每輛補貼高達50萬元。雖說補助對象是消費者,但面對如此巨大誘惑,生產企業和供應商紛紛卷入其中,以虛構銷售量等方式騙補。僅去年一年,政府用于新能源車補貼額度就達到300億元以上。這么龐大的一筆公共資金,結果卻被大肆騙取,政府和納稅人豈不成了冤大頭?車企、供應商利欲熏心是問題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表明,政策本身或存在嚴重弊端。據報道,一些車企每年獲得的新能源車補貼,竟然超過企業年凈利潤。如宇通客車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歸屬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35.35億元,而去年獲得新能源補貼高達68.565億元,已接近公司年凈利潤的兩倍。補貼變成企業重要利潤來源,企業難免要挖空心思,千方百計獲取車補。

政府采取高額補貼,還催生出不少徒有其名的所謂新能源車生產企業。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多達169家,而2015年國內新能源車產銷量約30萬輛,平均下來一家企業的生產能力不足2000輛。可想而知,這其中有不少企業純粹是玩個概念,或者根本就是沖著政策補貼來的。而多數新能源車生產企業都是一窩蜂生產銷售技術含量低、價格便宜的電動汽車,缺乏類似特斯拉這樣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這同樣說明,新能源車補貼不僅未能發揮應有的激勵創新作用,反而在客觀上導致企業缺乏創新熱情和市場開拓能力。

那么,大幅減少補貼,就能堵住騙補漏洞嗎?恐怕只能減少車企騙補的額度,而難以遏制這一現象。只要有一定利益空間,車企就有動力鋌而走險。而如果補貼大幅減少,直至企業不愿冒險獲得補貼,政策鼓勵的效應也將大為遞減,直至形同虛設。這樣的話,還有必要實行補貼政策嗎?

目前,國家有關部委一邊對騙補現象進行嚴查,一邊大幅削減補貼,并表示將于2020年取消新能源車補貼。實際上,與其減少,不如現在就直接取消。用納稅人的錢補貼新能源汽車,其邏輯在于鼓勵發展新能源,實現節能減排、減少環境污染,讓公眾從中受益。但如果錢白花了,政策效果又沒有真實顯現,這錢不僅花得不值,也對不起公眾。

至于該如何鼓勵發展新能源車,辦法其實還有不少。一者,不妨從政策入手推廣新能源車,比如加強政府公共服務,減少各項審批環節,給予生產企業政策優惠。再者,給錢不如給市場,讓新能源車占有更多市場份額。如有的地方在采取機動車限行措施的同時,對新能源車開通綠色通道,鼓勵市民購買、使用新能源車。還有就是,把錢花在刀刃上,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和引進社會資本,加強新能源車配套基礎設施(如充電樁)的建設,為推廣新能源車開道。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新能源 市場 國務院 騙補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小说偷拍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国产 | 久热re6在线精品视频 |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综合精品中文 | 日本人妖中文字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