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打造永不落幕的政協會議
——地方政協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掃描
■遠在千里亦身臨其境
2015年8月6日,上海市普陀區政協第二批次的委員電腦遠程協商客戶端安裝工程調試完畢,這意味著普陀區政協委員履職正式步入“互聯網+”時代。
一個多月前召開的區政協十三屆十八次常委(擴大)會議上,張文明常委圍繞會議主題做了許多調研工作,卻因臨時工作安排沖突無法與會。他通過筆記本電腦上的遠程協商客戶端,與大家分享了他的調研心得和建言內容。
“遠程協商不僅是一次場內場外連線,更是一種全新的建言渠道。”張文明說,“遠程協商實現了我參與協商的愿望,拓展了委員履職建言的平臺,我為遠程協商點贊!”
2015年10月,浙江省政協圍繞“推動生態旅游發展、加快特色小鎮建設”開展網絡遠程協商,遠在12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位港澳華僑委員和特邀委員與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協商交流,圍繞43件提案開展網絡協商辦理試點,39名委員、4個提案單位通過即時對話、留言評論等形式提出協商意見。
內地在扶持律師業發展方面有哪些措施?蛇口自貿區在法治建設方面有哪些創新?社區矯正人員是怎么管理的……2015年11月12日,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市南山區政協,在區檢察院舉行“e線問法治”活動,遠在香港、上海、青島等異地工作的政協委員,通過網絡遠程參與協商工作。網友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也可以得到反映。
“e”線知情問政活動在南山政協已經連續舉辦4年,形成了制度化的協商工作機制。“通過委員和網友們在互動中的建言獻策,為法治南山建設提供了新思路、新辦法、新共識。”區政協主席陳章聯說。
微博、微信等即時通訊技術的使用,使委員遠在千里,也有一種面對面、身臨其境的感覺,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分享信息、表達意見,促進政協工作廣泛多層、靈活多樣地進行。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會議 地方政協 網絡議政 協商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