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動態書畫動態
思應山水 書道鄉愁
“山水鄉愁——曹志明國學經典·書藝展”亮相蘇博
“山水鄉愁——曹志明國學經典·書藝展”日前在蘇州博物館開幕。作為蘇州博物館2016年度文化藝術展覽的重頭戲,此次主題展在蘇州博物館剛剛修繕的忠王府楠木廳舉辦,這也是蘇州博物館首次在老館舉辦主題藝術展。為期七十天的主題展覽囊括了明道堂主人曹志明數十年書畫通藝的精華之作,集中體現了其“由技進道 通藝而歸”的藝術理念。
曹志明是當代著名的人文書家,也是著名的媒體制作人及文化傳播專家,花落蘇博的“山水鄉愁——曹志明國學經典·書藝展”是系列巡展的首站,也是其書法、繪畫、篆刻等藝術創作形式的第一次集中展示。
曹志明選擇蘇州——他的家鄉及藝術啟蒙之地——作為系列巡展的首站和開篇,體現了他念茲在茲的鄉土情結,更是他對蘇州一方文化沃土及人文集萃底蘊的深刻眷念。
曹志明將自己對闊別四十載的家鄉的無限眷念融匯于他對于人文中國的經典與哲思的體悟,在鄉土眷戀與文化鄉愁中詮釋了此次展覽的人文氣息與藝術風格。與此同時,體現在作品的入微細處又不拘一格的書畫一方面展示了山水之美,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哲思經典中深蘊的人文之厚,山水既是自然之美,更是文化中國在經典與文字中的人文再現。
開幕式現場
由山水而鄉愁,曹志明的回鄉更是一種心靈的回向與人文的回歸,用深厚的人文底蘊與通藝達道的藝術風格凸顯了其對于藝術的獨特理解,以及他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標簽價值。
更為重要的是,展覽的作品體現了蘇州與江南的人文氣度,于精微處見藝思,于經典處蘊哲韻。從作品形式和內容上看,此次展覽的確體現了人文書家的創作跨度:在展出的六十件作品中,既有行草篆隸乃至金文的書法作品、也有壺藝與劍刻,更有獨特的朱砂工筆畫;作品中既有中堂、條幅、手卷、鏡片、信札、尺牘,也有團扇、印稿,可以說在創作載體上體現了人文生活的各個方面,將藝術創作與人文生活完整地融合在一起。從作品的每一個細節入手,材質、設計、用色、用墨、筆法、裝幀等方面體現無處不精當的江南藝術風格——微處見精而不亂,文蘊華彩自有當。
從作品的內容上看,包括心經、楞嚴經、中庸、道德經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在內的楷書作品囊括了儒釋道三教的精義,同時包括易經、春秋繁露、孟子、黃帝內經素問等在內的傳統思想經典則反映了以經見世的哲思與時代關懷。此外,作品內容也囊括了古典中國文學及文論的扛鼎之作,例如岳陽樓記、文心雕龍、山海經、貞觀政要等名篇都堪稱一時之選,凸顯了曹志明扎實的文史功底。
展覽現場
展品中不僅有通道而觀的經典以及形態各異的藝術創作,更有曹志明獨特的時代觸覺與經典再造的情懷。曹志明秉承“脫離時代的經典與脫離經典的時代一樣不可取”的藝術理念和人文情懷,將其對于經典及人文中國的理解展示在個人的創作中,從自論山水畫創作的藝術理論作品,到“主要看氣質”與“穿越”等當代話語的經典與人文詮釋,曹志明的藝術創作突破了“摹而不作,因而不破”的傳統藝術慣性,讓具有人文情懷的藝術創作真正貼近時代。曹志明強調,“任何經典都是時代孕育的,具有生命力的人文精神總是須臾不離地關注時代,并且在時代的回響中為人心注入人文與生命的關切”。從這個意義上講,曹志明通過書畫合參、通藝明道的創作進路將傳統中國藝術中的人文精神與時代關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曹氏風格。
曹志明以源自蘇州文化的明道堂自號,“明道”乃是其藝術創作之根旨,更是他人文書道的鄉愁。經典中內蘊的人文情懷即是書家藝思中的山水,人文底蘊的厚重與靈性就是書家通藝中的鄉愁,而蘇州的精致、細膩、柔和與尚文為這樣的情懷做出了完美的詮釋。
回鄉,是這個時代藝術的共同使命,也是人文中國的情結。從鄉愁起,重見山水。曹志明的人文書畫之道,以技入道,以知明理,為當代中國藝術開創了跨度與深度兼具的新格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曹志明國學經典·書藝展 蘇州博物館 山水鄉愁 曹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