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三問地方干部“早退”現象 :合情合理合法嗎
原寧夏大學政法學院教授蘇東海認為,若“早退”成為基層干部的普遍選擇,對干部造成的心理波動和影響不容小覷。比如可能使一些干部喪失工作熱情,坐等退休混日子。而“未老先退”也是對干部隊伍的資源浪費,如何對這部分人員加強管理也是擺在組織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
“提前退休政策將一些50歲出頭‘年富力強’的干部退出一線養起來,實際上造成大量資源浪費,也無形中增加了養老負擔。”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這也會削減推行延遲退休政策的社會認同感。
還有專家表示,我國公務員法及勞動人事部門的相關規定,對公職人員提前退休有原則性規范,但并未出臺更具體、具有操作性的配套政策。
頂層設計需科學規范
干部“早退”,以待遇騰位子的做法引發關注。
對此,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目前國家正在研究推進延遲退休政策,而一些地方“土政策”卻鼓勵“早退”,如果處理不當易引起爭議,很可能成為推進延遲退休的“絆腳石”。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認為,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與基層機構改革配套的提前退休是可以理解的。對于一些提前退休的官員,需要加強監督管理,以免他們雖然遠離官場,卻仍然利用以前的人脈關系等“軟資源”來辦一些滿足私利的事情。
專家建議,一方面,有關部門應針對干部提前退休出臺相關規定,對“提前離崗”行為進行規范,不宜一禁了之,也不能無原則放開。另一方面,要堅持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導向,加強黨員干部教育工作,加強在崗干部培訓工作,樹立理想信念,增強業務能力,幫助黨員干部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與權力觀,激發干部的學習熱情,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蘇東海、汪玉凱等人指出,出臺提前退休政策屬于政府行為,應遵循“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同時,相關部門應該嚴格“早退”制度,規范“早退”程序,提高“早退”門檻,讓真正需要“早退”的黨員干部感受黨的關懷與照顧,讓投機取巧的人趁早打消“早退”的念頭。
還有些基層干部認為,應對公務員法現有的原則規定作出細致性解釋,具體明確何種情況下可以提前退休,退休后享受的待遇、補償等問題也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宜“一刀切”。(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帥才 任瑋 蘇曉洲)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干部 早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