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郜歡歡:給特殊學校教師更多更切實有效的培訓
要確保特殊教育質量,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至關重要。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就曾在《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答記者問中提到,以“確定專業準入門檻”“加大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力度”“加強對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等措施提高教師專業水平。這些培訓效果怎樣?是否還有問題?我們來聽聽一線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聲音。
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以下簡稱《計劃》)的推出,加快了一線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的腳步。以我所在的新安縣特殊教育學校為例,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它,曾面臨無校舍、缺資金的發展困境。《計劃》推出后,縣政府在《新安縣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經過三年努力,在全縣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
站在特殊教育學校三尺講臺上的我們也確實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為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2015年起,學校開始加大力度,國培、省培以及校園內部培訓漸漸多起來,這讓老師們著實欣喜。過去,在很多特教老師的眼里,培訓是如“稀缺品”一樣的存在。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對“培訓”有過奢望。我2005年來到學校,教了十年書,直到過去的2015年,才有幸接受了兩次市級和校級的培訓。
同時,要指出的是,特教培訓中還有一些需要正視的問題。如盡管培訓機會多了,但并非每個教師都有機會享受這一“福利”。囿于人多,在特殊教育學校,培訓依然為優秀教師等少數人所屬。2015年末,我在洛陽市偃師市和宜陽縣的兩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中做了調查,有2/3的老師仍未參加過任何培訓。
國家、社會對特殊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特教老師,我們對自身成長的需求變得越來越急迫。這不是沒有原因的,以我們學校為例,全校32名教師,僅有2名專業教師。為了教好學生,在沒有更多培訓的背景下,大家只能選擇自學手語、音樂、舞蹈等教學辦法。
近幾年,在特殊教育學校里,學生們的問題在悄悄發生著變化。取代聾啞孩子,智障、腦癱、自閉的孩子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些并非簡單的自學可以解決,需要借助專業力量。通過互聯網,我們知道,行為矯正治療、康復訓練、感覺統合訓練等教育方法,對這些孩子大有助益。無奈的是,以現有的培訓支持,還不能實現。
“理論性內容偏多,實操性練習少。”這些傳統普通教師培訓的弊病,在特殊教師培訓上依然凸顯。對于更強調應用實踐的特教而言,這些培訓的效果打了折扣。例如,“行為矯正技術”的學習,短期培訓中我們接受了專家們的講解。可一旦運用于實踐,各種預料不到的困難就會顯現出來,因此實操與個案指導,正是現有培訓中缺少的。
另外,培訓時間短、內容缺乏系統性,也成為特殊教師在面對職業發展和特殊兒童教育時的無奈。試想,當智力障礙、言語障礙、自閉癥和腦癱的孩子都坐在了一個教室里,接受了“零敲碎打”式培訓的教師該從腦海里調用怎樣的知識來應對?
總之,在為特殊教育迎來了春天欣喜的同時,作為特殊教師的我們,呼喚一個更為明亮的成長空間,讓培訓更多,更切實有效,使每一個特殊兒童都能在我們的呵護下沐浴在美好的陽光中。
(作者系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郜歡歡 特殊學校教師 培訓 特殊教育質量 教師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