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急救常識缺乏頻釀悲劇 政府應完善立法支持施救
馬拉松跑者:跑友曾心臟驟停
丁?。颍酰睿睿澹颍ㄅ懿綈酆谜撸襟w從業者,于2015年獲得AHA急救證書):2015年11月8日,在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場上,有位跑者突然倒地,心臟驟停。非常幸運的是,身邊恰好有學過急救的人,還有賽事的急救志愿者,馬上展開急救,醫生也及時趕到,這位跑者最終獲救。
當時在回京的高鐵上,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在現場,斷然是不敢出手的。一是不懂得怎么救,二是我自己說不定會嚇個半死?;貋碇?,我就去參加了急救培訓,學習了Heartsaver課程和第一反應人課程,也考取了相應的急救證書。
我覺得急救知識,應該是現代社會人必須擁有的技能,跟開車一樣;第二,如今馬拉松賽事井噴,僅2015年就有5例猝死案例。跑步的人太多,必須學習急救,以便在關鍵時刻能救別人;第三,作為一名媒體人,只有學了急救,才懂得如何去寫對、寫好科普文章,號召更多的人去學急救,讓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安全。環境越安全,我也更安全。
當然,拿到證書后,我還沒有機會參與到實際急救,我很希望永遠不會遇到,大家都平平安安的。需要說明的是,持證人員并沒有絕對的義務去施救。自己要根據具體情況去決定,是否有必要出手相救。
媽媽群體和“怕死的有錢人”
張元春(急救培訓師):我總結目前主動來學急救的,主要是兩種類型的人。
一是“有錢人怕死”,他們往往是即將要去參加有一定危險性的戶外活動,比如去偏遠地區徒步。雖然之前相關意識比較薄弱,但因為有了需求,活動的組織者也會要求參與者學習急救技巧,他們才愿意來學習。
另一類是媽媽群體,以30歲至35歲的全職媽媽為主。因為有了孩子,媽媽們開始考慮家人孩子的安全,就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所以有了學習的主動性。
不管是哪一類人,即便他們之前對急救不了解,可以肯定地說,絕大多數人在學習之后,都會認同急救知識的重要性。但是必須承認,我們的老百姓,對急救的意識與觀念,與國外還是有一定差距。急救技能需要反復學習、訓練,像開車一樣,不練就生疏了。心肺復蘇也經常有新的理念,需要重新學習。但如果反復學,就可能牽扯到再交錢,絕大多數國人接受不了,覺得學一次就夠了,就懂了。這還需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
【政府責任】
完善的立法
能促進更多的人
敢于施救
陸樂(美國心臟協會AHA急救導師):在推廣急救培訓的過程中,普遍的僥幸心理是最大的難點。國內外的權威數據都證明了心臟驟停的致死人數遠遠大于交通事故,而4分鐘的黃金搶救窗口時間,只有身邊的人才來得及救你。
我建議每個家庭都要有2個人,每個企業都要有10%的員工,花一天來掌握科學的急救技能。如果你在德國考駕照,要接受8小時的急救培訓并考核通過才可以去上駕校,這個是一個公民的素質教育。
許東元(中央國家機關戶外健身運動協會急救團領隊):急救培訓,目前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和歡迎。但是從宏觀上看,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并愿意學習的人還是太少。
如果我國在這方面有完善的立法,肯定能促進更多的人在需要的時候敢于施救,免除“后顧之憂”。
張元春:公眾急救知識無法普及,除了公眾意識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政府沒有起到足夠的引導作用。例如國外對于企業員工持(急救)證的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要求持證者進行年檢、復訓;對于公共設施建筑,有明確的標準,必須配備一定數量的AED,數量不夠就不能交付使用。但我們的公共建筑中,一沒有AED,二沒有人會用AED,這方面,政府應該負起責任來。
在國外有法律規定,緊急情況下施救者不承擔未救助成功的后果和責任,在我國目前深圳和杭州也有類似的地方法規。法律層面要保護施救者,國外有“好人法”,在急救情境中,只要秉持善良意愿,有急救資質,參與到急救過程中,即便急救失敗,不能向施救者追責,由保險承擔,政府兜底。這樣施救者就沒有顧慮。可我國由于之前的一些事件,造成老百姓已經有了恐懼感,自然就很難推行。
主筆 吳楠 插圖 宋溪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急救常識缺乏 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