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社保降費能否為企業雪中送炭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社保費率為何要降?用李克強總理的話來說,“就是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不難發現,為企業減負,是此輪社保費率下調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無論是企業家還是經濟學家,都曾發出過降低社保費率的呼吁。據國家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社會保險五險費率合計為39.25%。再加上公積金,意味著企業給員工發薪水,近一半被五險一金“吃”掉了。人力成本的居高不下,一方面讓不少企業家叫苦不迭,企業運營負擔沉重;另一方面還滋生了不少違法行為——一些企業不得不在社保上“動手腳”來降低成本,比如與員工簽協議不買社保、根據較低的名義工資而不是較高的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等,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兩個字,省錢。但這些“擦邊球”既損害了員工的合法權益,也將企業置于違法經營的灰色地帶。
降低社保費率,可看做是為企業降成本的“大招”。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要求下調失業險、工傷險、生育險費率。據測算,每年可為企業和職工減負670億元左右。而近日上海、廣東等地接連進一步下調社保費率,不僅步子更大,而且還首次涉及了五險中的大頭養老和醫療保險。日前,上海率先下調了單位繳費部分的養老和醫療保險費率各1個百分點,使得社保總費率從45.5%下調到43%。不要小看這2.5%,許多實業刨掉各項成本,利潤率也就在3%~5%左右。曾有報道稱,珠三角一些企業賣一臺生產設備,利潤不過3%,更有調查稱上海的餐飲業平均利潤最低時僅有2.5%。1個百分點的差別,很可能就決定了很多企業的生死及無數職工的飯碗。通過調整社保費率增加企業利潤,才能提升企業擴大再生產的意愿,才能引導更多資金為實業輸血而不是用于投機活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穿“十三五”的工作主線,而這一改革的主體和主力軍就是企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否闖關成功,關鍵就在于企業能不能挺過去。在內外部經濟環境不明朗的背景下,仍然要跨越障礙實現轉型升級,這不僅需要企業家們咬緊牙關,更需要政策和制度打造有利條件。在改革闖關過程中,企業免不了試錯,免不了投入沉沒成本,資金充足是維持企業生命的首要條件。正因為此,把社保費率降下來,減輕企業負擔,并非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而是正當其時的雪中送炭。
要進一步為企業減負拓展空間,一方面是要在社保降費上因地制宜: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實行社保省級統籌,由于各個省份的經濟情況不一樣,應當允許不同地域出臺適合自身情況的不同降費措施。在經濟發達地區,社保總盤子比較充裕,降費的步子大一點、快一點,應有余地;另一方面,則是除了社保之外,在降低稅費、減少交易成本等方面做文章。目前,隨著營改增即將實施,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逐步兌現,將與社保降費形成合力。多管齊下為企業降成本,讓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闖關過程中輕裝上陣。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社保降費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