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邛崍石筍山現“佛首” 專家:巖體垮塌后自然形成

2016年04月01日 14:41 | 作者:宦小淮 | 來源:成都商報
分享到: 

   一尊藏身石筍山的“佛首”近日在網上引發熱議,也引來不少市民膜拜。邛崍石筍山以摩崖石刻聞名,“佛首”的出現也引起文物專家的關注,不過,專家到現場后才發現,這只是巖體垮塌后自然形成的人面。不過,在佛首身后,確實別有洞天,建于唐代中晚期的摩崖造像,不僅展示了佛雕藝術,甚至將唐代的亭臺樓閣、塔幢橋池、船舫殿宇也一一展示在高山崖壁之上。


1119150954538600x4207awx1


QQ圖片20160401143832


20160327211431_9159


邛崍石筍山現“佛首”專家:巖體垮塌后自然形成

石筍山造像 攝影記者 張士博


記者看到,所謂的“佛首”本是路邊巖石,側面看上去跟人臉神似。邛崍市文物局副局長李子軍介紹,文物部門到現場看過,最終確認這只是石頭風化過后形成的“人臉”,和附近的摩崖造像沒有關聯。李子軍介紹,附近的石筍山摩崖造像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筍山的紅砂巖上,一處120多米的巖壁上,都雕刻著大大小小的佛龕。“共有33座。”李子軍介紹,造像共有739尊。考古專家介紹,石筍山摩崖造像雕刻于唐朝中晚期,也有少部分是宋代雕刻。

令人遺憾的是,在石刻上還是可以見到一些“到此一游”的涂鴉。最早的涂鴉人可追溯到宋代,在一尊佛像底部,可以看到“乾德三年九月思安僧俗游此”。考古專家介紹,從落款年號和文字內容來判斷,有可能是宋代游客。在摩崖造像中,“一佛二菩薩”、“一佛二弟子”、“千手千眼觀音”隨處可見,佛像造型豐滿,比例勻稱。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雷玉華介紹,公元8世紀后半葉到10世紀前半葉,成都是中國重要文化中心和佛學中心,邛崍曾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座小城,自然刻上了時代印記。而石筍山摩崖造像雕刻精美,線條流暢,人物神態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對研究唐代佛教石刻藝術具有很高的價值。(宦小淮)

編輯:陳佳

關鍵詞:邛崍石筍山現“佛首” 巖體垮塌后 自然形成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片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 | 视频二区素人制服国产 | 亚洲狠狠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