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爭硝煙戰爭硝煙
八路軍清河區反“掃蕩”
1938年八路軍山東三縱隊成立大會
原標題:親歷清河區反“掃蕩”
1943年是八路軍山東清河軍區平原抗日游擊戰爭中最為艱苦的一年。日軍企圖用“掃蕩”“蠶食”完全消滅八路軍。
在這一年中,敵人發動千人以上兵力進行的“掃蕩”共6次。特別是春冬兩次2萬人以上的大“掃蕩”,都是以合擊清河軍區墾區、搶奪糧食物資為目標的。在清河抗日軍民的有力反擊下,這場戰斗以日偽慘敗、清河抗日軍民的勝利而告終。
本文作者當時在中共清河區黨委所屬群眾報社工作,曾親歷春冬兩次清河軍民反“掃蕩”,并在戰斗中記述了1943年清河區反“掃蕩”中的英勇事跡。
與敵人捉迷藏
1943年4月中旬,前方傳來情報:日偽將要在魯中抗日根據地清河軍區的廣北、博興、墾利三縣采取拉網式的“圍剿”。
在緊張準備反“掃蕩”的過程中,我所在的群眾報社除將印刷器材和報刊文件等埋藏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是藏糧。領來的口糧和自己生產的糧食要藏,還要幫助駐地群眾把糧藏好。
清河墾區的土地適宜種豆,豆葉很多。當地群眾就地取材,發明了用豆葉藏糧的好辦法:在收割后的莊稼地里,在荊條荒草叢中,挖出各式各樣的土坑,在坑底墊上厚厚的一層豆葉,四周又用豆葉制成草墻,把糧食放進去以后,再用豆葉封好壓實,上面厚厚地蓋上一層土。根據周圍地形地貌,有的栽上荊條、荒草,有的埋上豆茬、高粱茬,有的栽上麥苗與大田接壟,使敵人無法找到。用這種方法埋上一年之久,糧食仍不變質。
針對敵人急于找到藏糧處的心理,我們又故意在埋地雷時留下鮮土和腳印,撒上些糧食粒,引誘敵人去挖,讓地雷送敵人上西天。
1943年4月22日,5000余日偽軍長途奔襲我們,不但合圍撲空,而且挨了不少地雷炸和冷槍打。由于我們將各村的水井都已毀壞,日偽軍連人帶馬都喝不上水,到28日,敵人只好狼狽撤退,結束了這次大“掃蕩”。
報社印刷部的同志們轉移時,曾經一天一夜未喝上水,幸好下半夜在沿海的一條河旁發現了一個土丘,掘開一看是個藏冰窖(當地的積水比海水更咸更苦,含鹵也更多,喝了就中毒。能結成冰的水就是可喝的甜水),同志們用干糧袋裝滿碎冰架在火上烤,用缸子接了化開的水喝,風趣地給它起名叫“自動化”。大家喝足了水也帶足了冰,又將冰窖偽裝起來,免得被敵人發現。因為實在弄不清冰窖的主人是誰,我們就寫了個條子包了些錢一起埋進冰窖。
后來,我們又在荊條洼里轉了幾天,聽說敵人已經撤退,就返回來,人和埋藏的東西一點也沒有損失。
粉碎敵人包圍
日軍在秋后依仗其“海陸空優勢”,糾集了日偽軍2.5萬余人,出動機械化快速部隊,配備了飛機、軍艦、坦克,沿膠濟、津浦兩線,采用長途奔襲、分進合擊的辦法,妄圖在廣北、墾利、沾化一帶一舉消滅我軍清河區主力和機關。
1943年11月18日拂曉前,敵人騎兵、步兵2萬余人,分進合擊廣北地區,妄圖將我清河軍區機關和主力消滅在北隋、牛家莊一帶。楊國夫司令員果斷地指揮部隊和機關英勇沖擊,在敵人合圍前,我部全部沖出了包圍圈。在軍區首長率部到達廣北辛鎮時,天已大亮,但有大霧,能見度很低,敵人飛機10余架低空盤旋,盲目轟炸掃射。我軍用步槍、輕機槍對空射擊,眼看著幾架敵機冒了煙,后來查明,在這次反“掃蕩”中,共擊落敵機3架。敵人騎兵和步兵聽到槍聲隨后趕來,我軍憑借村落中的上房土墻英勇抗擊,一直堅持到天黑,敵人未能沖進辛鎮。
天黑以后,我軍離開辛鎮。軍區首長判斷:敵人在廣北合圍撲空后,必定向永安鎮猛撲過來。軍區教導營和民兵在擺好地雷陣以后,掩護各后方機關向東北荊條洼深處疏散隱蔽。敵人數萬人馬拉開百里戰線合圍永安鎮,結果還是撲了個空。首先進入永安鎮的是日軍騎兵,陷進了地雷陣,被炸得人仰馬翻,血肉橫飛,連騎兵大隊長也被炸死了。當日軍大隊人馬趕到永安鎮時,抗日軍民早已完全撤離了。
“駐屯清剿”的敵人找不到我主力的影子,就急忙搶糧,找不到糧食,就拿幾尺長的鋼錐在野地里瞎戳,見了偽裝藏糧的地方戳得更起勁,于是,地雷開了花,把敵人連人帶槍全崩上了天。
日軍白天四處搜索搶糧,臨時據點里只有少數敵兵留守。我們的游擊小組就悄悄地白天進村,干掉守兵,奪回被搶去的糧食物資,拿走日軍的食品,填死水井,搬走用具,使敵人吃不上飯,喝不上水。晚間回村的日軍剛睡下,埋伏在村外的游擊小組又繞到村頭打冷槍,引得敵人鳴槍放炮鬧個通宵。這樣就使敵人晝夜不安,終日疲于奔命。
日本海軍在這次大“掃蕩”中更無濟于事。在荒洼淺海里,軍艦無法靠岸,放下來的一些艦艇靠近岸邊也會擱淺。被迫到海邊的我方人員就全身泡在海水里隱蔽,趁黑夜轉移,沖出包圍圈。
我軍主力部隊沖出包圍圈后,在當地武工隊的配合下,積極進行外線出擊,打據點、摸崗樓,有力地牽制了敵人對我根據地的“掃蕩”。在內外夾擊下,敵人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到這次大“掃蕩”的第21天,敵人只好狼狽撤退。此后,敵人就再也沒有力量對清河區抗日軍民進行2萬人以上的大“掃蕩”了。
敵疲我打主動殲敵
清河區抗日軍民的戰斗力并未因敵人頻繁“掃蕩”而削弱,而是越戰越強了。1943年夏季,軍區主力和地方武裝在清中、清東、清西發起保衛麥收反“蠶食”戰役,奮戰三個月,拔除三里莊、北隋、王文等百余據點,殲滅敵偽3000余人,鞏固了小清河以北、黃河以南的抗日根據地,收復了小清河南被“蠶食”的地區。
特別是6月24日,軍區主力在這一天,一舉攻下了敵人安在廣北的一個硬釘子———北隋據點,將偽軍700余人全部殲滅,大長了抗日軍民的斗志。7月4日,墾區獨立團和新組建的墾利縣獨立營,在墾區八里莊附近設伏誘敵,將陳家莊據點敵偽百余人全殲,并將來鹽窩據點增援的敵偽百余人擊潰。
據1943年清河區的報刊統計,我軍全年戰斗約計1000余次,平均每天打3次仗,共斃傷俘日偽軍11200余人。敵人的歷次“掃蕩”均以慘敗而告終,而清河區人民子弟兵卻在殘酷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到1944年夏季就轉入了主動進攻敵人的局部反攻階段。
(文章選自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輯的《親歷者說——中國抗戰編年紀事》,文章刊用時有刪改。)
編輯:曾珂
關鍵詞:八路軍 抗日游擊戰爭 清河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