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漢語”不能等同于“普通話”
民進中央持續為規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表述建言獻策
“漢語”就是“普通話”嗎?
答案是否定的,最新修訂的《教育法》已將第十二條“漢語言文字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學語言文字”改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育教學語言文字”。
這一條款修改的背后包含著民進中央持續的建言。最初的故事還得從2011年說起。
2011年,民進中央在北京舉辦了第一期“同心·彩虹”少數民族中小學校長培訓班。部分學員有一個疑惑——為什么少數民族要學習漢族的語言,而漢族不用學習少數民族語言?課題組敏銳地感覺到,這絕不是一個詞匯的使用問題,并由此開始關注規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問題,認為需要高度重視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表述和加強推廣使用。
“漢語”一詞在維吾爾語、蒙語和藏語等民族語言中都被譯為“漢族的語言”。在國家部委頒發的個別文件中,出現了用“漢語”代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不規范表述,媒體上把漢語與普通話混淆甚至等同的現象更是多見。為此,從2011年開始,民進中央就開始持續向國家領導人和有關部門建言,建議加強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表述和加強推廣使用。2015年3月,民進中央向全國政協大會提出修改《教育法》第十二條的建議。
課題組在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調研的過程中,發現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相關法律中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表述不一致。1995年頒布的《教育法》與2000年頒布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表述不一致。在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學用語用字方面,《教育法》表述為漢語言文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表述為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在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義務方面,《教育法》要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要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不一致就不嚴肅,也不權威。
二是與推廣普通話應用的要求不一致。漢族地區也有北京話、天津話、上海話、四川話、閩南話等;同一省區也有不同地方語言,廣東就有粵語、潮汕話、客家話、雷州話等互不相通。因此,1956年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出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提出,“漢語統一的基礎已經存在了,這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普通話”有了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推廣普通話自此被作為我國重要的政策之一。
三是在對外教育和文化交流中,不適當地將“漢語”代替“中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十條,不適當地將對外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簡化為漢語教學。乃至已成立的國家“漢辦”,其網站上也表明其主要職能是漢語國際推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語言,有些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用“中文”而不是“漢語和漢字”來代表中國的通用語言和文字更為準確,也和國際上的習慣稱呼相一致。
編輯:薛鑫
關鍵詞:民進中央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漢語言文字 《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