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套利在左,紅線在右——互聯網金融風險掃描

2016年03月27日 10:41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在支付領域,網絡平臺信息泄露事件屢屢發生,木馬病毒、釣魚網站成為網絡支付環境的“毒瘤”。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盜取的信息實施詐騙,網購退款騙術翻新;有的攔截轉發短信驗證碼方式,利用快捷支付在電商平臺購物,實現盜刷,百姓卡不離身、錢被轉走的事情并不鮮見。

在理財領域,不少網絡理財平臺“混業”經營,既做P2P網貸撮合業務,也代售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究其實際,多為“無牌”經營,沒有任何代銷牌照,有的業務之間沒有設立好“防火墻”,風險極易傳染。

在融資領域,有的借款人發布虛假信息,有的宣稱投向實體經濟,實際卻是投向股市,更有甚者一開始就是為了騙取投資卷款跑路。一些希望借助互聯網理財的金融“小白”,一味盯著高收益率而忽視高風險,卻不知背后早有金融騙子在盯著他們。

據郭大剛介紹,當下網貸平臺投資人平均投資額在10萬元左右。“這類群體投資專業性較弱,抗風險能力較低,一旦出現風險,容易造成社會問題。而P2P平臺往往缺乏對投資人的適當性提出建議,未能很好地引導、約束投資人行為。”

潘功勝表示,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缺乏風險的洗禮,風險意識、合規意識、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淡漠,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制度與技術支持系統缺失,有些甚至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互聯網金融并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它兼顧了互聯網和普惠的特質,所以對從業者的初心、技術能力、大數據能力和專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幾者缺一不可。”“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說。

“套利”與“叫停”交織的創新之路

今年年初,深圳暫停互聯網金融企業商事登記注冊,上海、北京也陸續暫停P2P等新增互聯網金融公司登記注冊。

屢屢“叫停”的背后,是監管滯后和金融“創新”產生的套利空間:一些P2P平臺打著信息中介的名義,做著信用中介的生意,暗中搞“資金池”,脫離監管視野;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從事理財、融資等類似銀行的業務,卻并沒有受到像銀行一樣實名開戶、信息披露、風險撥備等監管約束……

潘功勝認為,不論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企業,只要做相同的金融業務,監管的政策取向、業務規則和標準就應一致,不應對不同市場主體的監管標準寬嚴不一,引發監管套利。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監管,成為擺在從業人員和監管部門面前的兩難。

“京東金融”副總裁金麟表示,有些事物有一個試錯期,監管在這期間還是需要保持開明態度,但是金融有其特殊性,需要維護存量客戶資金安全,所以監管套利者也面臨政策風險,踩紅線也可能使得投入“打水漂”。

騰訊、支付寶與中信銀行合作推出的虛擬信用卡曾被叫停,同時被叫停的還有掃碼支付。

“互聯網金融產生時很多地方沒有規則,完全是新的探索,監管也在逐步了解和認識新生事物。”“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華表示。

近期新一輪掃碼支付熱背后,正是監管部門不斷調整監管策略給予適當包容的結果。隨著技術改進和人們安全意識的提升,支付寶在線下掃碼支付的推廣,市場上再次掀起一股掃碼支付的熱潮,但本輪支付創新并未被叫停,監管部門只是從整體行業發展上給予了更為系統的規范。

與此同時,國家相關部門發布多項有關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從出臺互聯網金融“健康指南”到為網絡支付保駕護航,再到網絡借貸監管細則征求意見,互聯網金融行業開始迎來全面監管新時代。

監管細則出臺是否會“扼殺”互聯網金融的生命力?業內人士認為,只有這個行業讓人信任,規范經營的公司才能把價值真正發揮出來,對那些正規發展的企業并非壞事。

“當然,規則的制定要松緊適度。如果過緊,確實會使行業失去活力,如果把風險消滅為零,行業也會不復存在。”李振華說。

業內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不能一停了之,需要跳脫“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監管魔咒;監管要抓住問題的癥結和痛點,行業自身也要加強自律,讓互聯網金融在安全紅線內快步邁進。隨著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有機結合的互聯網金融管理體制逐步搭建,互聯網金融行業也將行穩致遠。(完)

編輯:王瀝慷

01 02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風險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网5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有码视频在线 | 一级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 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少妇一区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