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郭沫若作品的“醫學”印記
郭沫若棄醫從文的經歷被人們所熟知,然而他的學醫經歷在諸多作品中的體現卻不常為人注意。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凌孟華在論文《“我自己是學過醫的人”》中,分析了郭沫若是如何把學醫經歷融入文學作品的。
郭沫若的作品多次出現“我自己是學過醫的人”一句,他在《贊天地之化育》中寫道:“我自己是學過醫的人,我對現代醫學十分敬重,我覺得這是對于人類幸福最有直接貢獻的一種科學。”他還在《癰》一文中說:“我自己也學過醫,醫生所說的話我自然是明白的。”他甚至在自己的日記中也常提到學醫經歷:“負衛生行政的責任者瓦西列維奇博士,他聽說我學過醫,便和我特別親密,一面為我陳述既往,一面又為我指示目前……”(《蘇聯記行》1945年7月9日)
郭沫若不僅在作品中多次提及自己的學醫經歷,而且他所創作的文學形象和場景情節也有不少醫學的痕跡。
小說《王昭君》中,太醫為王昭君的母親診斷時說:“腹部雖有微溫,心竅已不鼓動,脈是停了,額是冷了。雖有扁鵲在世,恐亦無力回天。”診斷結果很詳細,而且有醫學依據。在電影文學劇本《鄭成功》中,郭沫若不僅設置了多位醫生角色,而且專門設置了一堂解剖課的情景,其中還詳細地介紹了解剖知識,他甚至細致地講述了醫生對“在田里割稻子的時候突然病倒”的戶官楊英進行診斷時,如何檢查瞳孔反映、口腔黏膜、頸部反映等細節。
所有關于醫學的內容和情節并不是郭沫若信手拈來、憑空想象的,而是他將自己所學融入到了文學作品當中,他也曾在《〈孔雀膽〉后記》中說:“這些都是可能的,而且我是有根據的。”正是郭沫若作品中的諸多細微之處,體現了他醫學專業知識的豐富。(文/李一諾)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郭沫若 棄醫從文 醫學 印記 《贊天地之化育》 《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