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社保降費,力度能否更大一些
為企業減稅清費,不宜單憑各地單打獨斗,更該考慮的,是擬定出一個全面系統的“頂層設計”,如設立“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
據報道,最近多地啟動了社保降費改革。21日上海市政府就發布消息,決定下調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三個險種共計2.5%的單位繳費率。至此,目前至少有7個省市按本輪中央部署出臺了社保降費措施。
這輪社保降費,由于各地的債務負擔和財政收入實力不同,運作空間也有別,如上海對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采取了降費措施,廣州降低了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用,其他地區則集中在失業險、工傷險、生育險等領域;但不管相對發達還是欠發達地區,社保降費力度都相對較小,對企業來而言也更多的是象征意義。
這并非對涉事各地的“苛責”:要有效推動為企業減稅清費的改革,單憑各地單打獨斗難度很大,若能在社保降費等方面擬定出一個全面系統的“頂層設計”,會更好。
當前,若將社保降費放置在財稅改革、財事權分配和政府債務重整等層面推進,可拓展的空間會更大。時下中央地方在財權與事權上的匹配問題,在地方債務負擔重壓下變得日益突出。針對該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公布的383項改革方案中,就提出探索設立“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以推進公私分明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在目前境況下,該提議理應受到重視和適度推進。原因在于幾點:首先,設“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可將基礎性公共社會保障服務從地方上收至中央,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中央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匹配。而國民獲得了基礎性社會保障后,將會借助中央政府的信用增加國民對中國社保體系的信任,才會緩解居民的后顧之憂,為政府推進供給側改革、企業進行減員增效等,提供心理認知和行為認同上的保障。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社保降費 社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