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2016年03月21日 22:44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十二)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養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創新技術技能人才教育培訓模式,促進企業和職業院校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雙主體”,開展校企聯合培養試點。研究制定技術技能人才激勵辦法,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健全以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機制。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

(十三)促進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觀念,抓緊培養造就青年英才。建立健全對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類人才工程項目對青年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在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中設立青年專項。改革博士后制度,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培養中的主體作用,有條件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獨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拓寬國際視野,吸引國外優秀青年人才來華從事博士后研究。

四、 創新人才評價機制

(十四)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制定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不將論文等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全科醫生等崗位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

(十五)改進人才評價考核方式。發揮政府、市場、專業組織、用人單位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加快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制度。基礎研究人才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突出市場評價,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強調社會評價。注重引入國際同行評價。應用型人才評價應根據職業特點突出能力和業績導向。加強評審專家數據庫建設,建立評價責任和信譽制度。適當延長基礎研究人才評價考核周期。

(十六)改革職稱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提高評審科學化水平。研究制定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自主評審。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探索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職稱直聘辦法。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申報參加職稱評審渠道。清理減少準入類職業資格并嚴格管理,推進水平類職業資格評價市場化、社會化。放寬急需緊缺人才職業資格準入。

五、 健全人才順暢流動機制

(十七)破除人才流動障礙。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系等制約,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建立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優先落戶制度。加快人事檔案管理服務信息化建設,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為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流動提供便利條件。

(十八)暢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流動渠道。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優秀人才進入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政策措施,注重人選思想品德、職業素養、從業經驗和專業技能綜合考核。

(十九)促進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研究制定鼓勵和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提高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保障水平,使他們在政治上受重視、社會上受尊重、經濟上得實惠。重大人才工程項目適當向艱苦邊遠地區傾斜。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縣以下單位招錄人才,可適當放寬條件、降低門檻。鼓勵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邊遠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設立人才開發基金。完善東、中部地區對口支持西部地區人才開發機制。

六、 強化人才創新創業激勵機制

(二十)加強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快出臺職務發明條例。研究制定商業模式、文化創意等創新成果保護辦法。建立創新人才維權援助機制。建立人才引進使用中的知識產權鑒定機制,防控知識產權風險。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服務機制,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支持。

(二十一)加大對創新人才激勵力度。賦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權,除事關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外,行政主管部門不再審批或備案。允許科技成果通過協議定價、在技術市場掛牌交易、拍賣等方式轉讓轉化。完善科研人員收入分配政策,依法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研究制定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股權期權激勵政策,對不適宜實行股權期權激勵的采取其他激勵措施。探索高校、科研院所擔任領導職務科技人才獲得現金與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完善人才獎勵制度。

(二十二)鼓勵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創業的政策措施。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經所在單位同意,可在科技型企業兼職并按規定獲得報酬。允許高校、科研院所設立一定比例的流動崗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科技人才兼職。鼓勵和引導優秀人才向企業集聚。重視吸收民營企業育才引才用才經驗做法。總結推廣各類創新創業孵化模式,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七、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機制

(二十三)完善海外人才引進方式。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更大力度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千人計劃”),敞開大門,不拘一格,柔性匯聚全球人才資源。對國家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開辟專門渠道,實行特殊政策,實現精準引進。支持地方、部門和用人單位設立引才項目,加強動態管理。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人才引進。擴大來華留學規模,優化外國留學生結構,提高政府獎學金資助標準,出臺學位研究生畢業后在華工作的相關政策。

(二十四)健全工作和服務平臺。對引進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支持他們深度參與國家計劃項目、開展科研攻關。研究制定外籍科學家領銜國家科技項目辦法。完善引才配套政策,解決引進人才任職、社會保障、戶籍、子女教育等問題。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放寬條件、簡化程序、落實相關待遇。整合人才引進管理服務資源,優化機構與職能配置。

(二十五)擴大人才對外交流。鼓勵支持人才更廣泛地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完善相關管理辦法。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海外建立辦學機構、研發機構,吸引使用當地優秀人才。完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推送機制。創立國際人才合作組織,促進人才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制定維護國家人才安全的政策措施。

八、 建立人才優先發展保障機制

(二十六)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堅持人才引領創新發展,將人才發展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綜合運用區域、產業政策和財政、稅收杠桿,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堅持人才發展與實施重大國家戰略、調整產業布局同步謀劃、同步推進。研究制定“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國制造2025”、自貿區建設以及國家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等人才支持措施。創新人才工作服務發展政策,鼓勵和支持地方開展人才管理改革試驗探索。圍繞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地區、行業系統以及重點領域人才發展規劃。鼓勵各類優秀人才投身國防事業,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建立軍地人才、技術、成果轉化對接機制。

(二十七)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人才發展投入機制,加大人才開發投入力度。實施重大建設工程和項目時,統籌安排人才開發培養經費。調整和規范人才工程項目財政性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揮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機制。創新人才與資本、技術對接合作模式。研究制定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加大人才投入的政策措施。發展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對人才創新創業資金扶持力度。落實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完善國家有關鼓勵和吸引高層次人才的稅收優惠政策。

九、 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

(二十八)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發揮黨委(黨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統一領導,切實履行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職責。改進黨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進一步明確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職責任務和工作規則,健全領導機構,配強工作力量,完善宏觀指導、科學決策、統籌協調、督促落實機制。理順黨委和政府人才工作職能部門職責,將行業、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列入相關職能部門“三定”方案。

(二十九)實行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建立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細化考核指標,加大考核力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評優、干部評價的重要依據。將人才工作列為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述職的重要內容。

(三十)堅持對人才的團結教育引導服務。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凝聚人才作用。制定加強黨委聯系專家工作意見,建立黨政領導干部直接聯系人才機制。加強各類人才教育培訓、國情研修,增強認同感和向心力。完善專家決策咨詢制度,暢通建言獻策渠道,充分發揮新型智庫作用。建立健全特殊一線崗位人才醫療保健制度。加強優秀人才和工作典型宣傳,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社會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待遇適當、無后顧之憂的生活環境,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統一思想、加強領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實。鼓勵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因地制宜,開展差別化改革探索。加強指導監督,研究解決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關方面要抓緊制定任務分工方案,明確各項改革的進度安排。各地應當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意見。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良好氛圍。

編輯:曾珂

01 02

關鍵詞: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有码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 亚洲网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