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潘魯生:堅守工藝之道

——關于工匠精神與手工藝發展的思考

2016年03月21日 10:10 | 作者:潘魯生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當前,傳統工藝以及工匠精神的復興與發展提上重要議程。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出“振興傳統工藝”。


潘魯生

潘魯生


歷史上,中國工匠締造了中華輝煌的造物文明,手工藝品貫通絲綢之路,“中國工藝造物”享譽世界。隨著社會疾速轉型,匠心文脈備受沖擊。一段時期以來,傳統工藝瀕危,部分品類面臨存亡絕續困境;工藝載體失落,鄉愁無處寄托;貼牌制造盛行,中華造物淪為“世界代工”;精工工藝市場缺失,國人對國際手工奢侈品趨之若鶩。可以說,工匠精神的失落,是文化創造力的失落;工匠精神的復興,是中華文化精神的復興。


工藝文明是中華民族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礎,在商周時期即有“百工”之盛,是社會創造力繁盛的體現。千百年來,“大國工匠”促進社會技術創新,升華民間營造智慧,以魯班為代表的工匠文化成為民間信仰的組成部分,體現了民間對工匠精神的認同與尊重。


工匠精神是中國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支柱。《詩經》中描述工匠在骨器、象牙、玉石制作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經孔子、朱熹等概括解讀,孫中山將它擴展到近代工業,概括提煉出“精益求精”的精神,成為當代技術道德的重要規范。工匠精神是一種專注執著、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精致和諧的氣質,具體到手工藝,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首先是實用與審美相結合,手工藝品無不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浸潤了工匠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價值,點綴了人們美的生活;其次是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手工技藝立足于當地物產,承載了地域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技藝和風格,成為地域文化的一種標志物和文化名片;再就是追求極致與堅守本心相結合,工匠們往往是寂寞和孤獨的,不僅需要用心、專心和耐心,還需要精心、細心和恒心。


工匠精神所涵括的師道精神、創業精神、創造精神、實踐精神,依然是我們當今時代的重要思想資源和強大精神動力。當下,提倡工匠精神,一方面要關懷手藝,尊重工匠;另一方面也提醒手藝人要自知,更要以工匠精神為核心定位自我。


手工藝是綜合生產、生活、藝術審美的活態文化,是國家建設、發展、進步、繁榮的重要力量。不同于文獻傳承的知識體系,手藝塑造生活,涵蓋了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在當代,手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智慧經濟寶庫。與工業產品相比,手工藝產品蘊含豐厚的文化價值、循環經濟價值、環保價值、藝術價值和情感價值,具有濃郁的民族民間地方特色。中國以多樣化的工藝美術產品位居世界出口第一,工藝美術很多領域已經或正在成為國際生產采購中心。現階段,工藝美術行業形成以私營企業(民間作坊、工藝作坊)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成分共同發展格局。


對于手工藝的發展來說,傳承是關鍵。手工藝的傳承形態主要包括言傳身教的文化傳承、心領神會與物化傳承、經驗總結的藝訣傳承,其傳承體系應包括師徒傳承、家庭傳承、社區傳習、行業傳習、學校教育、社會傳承等各個方面。


傳承人,是手工藝保護與發展的靈魂與核心。目前,我國也已建立起代表性傳承人保護體系:2006年,文化部頒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標準、權利、義務及管理作出具體規定;2008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定并細化了對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與管理;2011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對非遺傳承人從評選、認定、技藝傳播、傳承、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法律界定。全國各地也相應出臺政策法規對傳承人作出具體的扶持辦法;同時,相關政府部門及國內外組織、行業協會頒發了系列榮譽稱號并組織各類獎項評選,挖掘優秀作品,表彰與鼓勵優秀的手藝傳承人。


工藝的境界,是生活的境界,也是民族文化的境界。“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在當下浮躁的社會風氣下,傳承者應堅守工藝之道,不斷創新工藝境界,從民族文化命運的意義上認識手藝,實現自覺、自省與自強,擔當民族文化傳承復興的一代使命。在全球化背景下,傳承者既不能固步自封,抱有唯我獨尊的狹隘意識,也不能過于追捧西方模式,機械復制。在堅守傳統工藝文化內核,做好傳承使命的基礎上,要善于提煉傳統文化要素,大膽創新,探索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風格的融合之路;同時,要懷有開放包容的心態,善于交流學習,從各類傳統工藝形態中汲取營養,豐富創作語言。


手工藝是生活的藝術,是民間藝術和民眾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20世紀以來,鐘敬文、王朝聞、張仃、張道一、馮驥才等諸位先生在開創民藝研究、建構民藝美學、倡導民藝學理論、踐行民藝保護等方面奠定了民藝研究與保護基礎,中國民藝的核心仍在于民間文化影響下的手工藝。歷史悠久的手藝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又經歷著急劇轉型,所以,實現傳統工藝的復興還應加強手藝研究,圍繞民藝學的核心要素展開民間手藝的理論研究和系統化建構,激發中國手藝研究的學術自覺。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文聯主席,本文有刪節,題為編者加)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潘魯生 工藝 工匠精神 手工藝發展 傳統工藝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 色偷偷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夲道DVD在线观看 | 婷婷在线分类视频 | 思思热在线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