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上海劉海粟美術新館將推開館大展:回首其藝術人生
海老的藝術于“再寫”中升華
《再寫劉海粟》大展中所謂的“再寫”從何處著墨? 朱剛說,新館將拿出全部6個展廳、近3000平方米面積來布展,“這是一個全面反映劉海粟縱橫藝壇學海、革故鼎新、歷經滄桑、追逐理想的展覽,許多文獻資料將首次與觀眾見面”。
大師的一生創作浩如煙海,有哪些堪為點睛之筆? 《再寫劉海粟》作出如下梳理。第一展廳以油畫為主,呈現大師兩次歐游的作品精選。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蔡元培的支持與提攜下,劉海粟兩赴歐洲考察藝術。他在盧浮宮臨摹塞尚、德拉克洛瓦、倫勃朗等名家名畫,畫了風景、人物寫生近300幅作品,并于1929年、1930年兩次入選法國秋季沙龍。第一次歐游,劉海粟即與畢加索、馬蒂斯等交游論藝,彼時的巴黎美術學院還特意為這位中國來的畫家舉辦個人畫展。1933年,劉海粟二度歐游,他不僅把自己的足跡印刻在整個歐洲大陸,還一路收獲空前贊譽,其作品《盧森堡之雪》為法國政府購藏于特亦巴爾國家美術館。
第二展廳主要呈現大師十上黃山的壯舉。據美術史專家介紹,劉海粟一生最愛是黃山,他的重要作品也多以黃山為題。業界如此評價,黃山是海粟藝術的靈感源泉,海粟則為黃山在人文意象中平添了內涵。從1918年第一次跋涉黃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臨,歲月悠悠70年之久,這幾乎是海老一生的藝術實踐活動。他為黃山所創的作品,包括速寫、素描、油畫、國畫,總量蔚為壯觀,而其中十次登臨中所彰顯的不斷攀援、不斷超越的品格精神,更教人欽佩,給人啟迪。
如果說,前兩個展廳可視為大師創作生涯里最重要的兩大藝術根基“歐游”與“十上黃山”,那么第三展廳則可被認作海老對后輩的藝術開悟。這一部分為文獻展,劉海粟的部分詩詞、游記、藝術評論以及各時期國內外媒體對其作品的評鑒都將首次亮相。可以說,這部分雖未及海老的作品驚艷,卻足可昭示他完整的藝術發展歷程。
美育理想在“溫故”中傳承
從第四至第六展廳,《再寫劉海粟》筆鋒一轉,將這位美術教育家投身美學教育,及后人如何開展紀念的故事娓娓道來。其中劉海粟創辦上海美專、他的故居往事、劉海粟美術館老館建館史、從老館到新館的變遷史、他平生的藝術品捐贈,將以各種展覽手段呈現。朱剛這樣闡釋布展理念:“這是將海老曾經的美育理想、他所堅守的文化信念、開辟的藝術道路加以傳承和發揚光大。”而這,也恰是以海老名字命名的美術館之立館根本。
朱剛提到,劉海粟在17歲時即創辦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并擔任校長。他創造的教育奇跡成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記憶之一,他以雄健的藝術人格鼓舞下一輩青年藝術家進行創作。在此歷程中,劉海粟在現代美術教育史上創造的數個第一,至今仍意味深長。例如,1918年他帶領學生到杭州西湖寫生,打破了關門畫畫的傳統教學范式;1919年,他響應蔡元培之號召,在美專招收女生,開中國男女同校之先河;1921年,他赴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講學,并首晤蔡元培,還與一大批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精英相識結交,如李大釗、胡適、梁啟超、陳獨秀等;1925年,他又向國人力薦生前潦倒、死后榮耀無限的荷蘭畫家梵高。正如他稱梵高為“藝術叛徒”,他本人身上又何嘗不具有一種大膽的開拓意識?這種意義已然超出美術史本身,從一個側面展示出中國社會告別傳統走向現代的曲折歷程。
朱剛表示:今天,我們紀念大師,回首其壯闊的藝術人生,建造劉海粟美術館新館,藝術的再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復興先生的美育理想,傳承他所提倡的藝術精神———以進取的活力、無畏的創造力,融貫中西、汲古求新———而此,亦可視為海派藝術的一面大旗。(王彥)
編輯:陳佳
關鍵詞:上海劉海粟美術新館 將推開館大展 回首其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