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有態度”的發布更有含金量

2016年03月16日 10:44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環球時報一向問題犀利”“今天天氣很好,我以為記者問的第一個問題不會是和大氣有關的問題”……部長們“答記者問”的這些感受,來自于記者提問的“尖銳”與“犀利”,也體現著新聞發布會的水平與開度。重點、難點、痛點,往往是繃得最緊的弦,是含糊其辭、敷衍了事還是坦誠面對、真誠回應,既是水平的體現,也是態度的折射。發布會要開得好,必須有這樣的“問題導向”,那些答非所問的大話、無可奉告的托詞,只會讓人給出“負分”。

不管是代表委員還是部長們,“應對媒體”肯定不是其首要職責。不過,“部長”“代表委員”這樣的身份,本身就是極有號召力的標簽,媒體希望聽到他們權威的聲音與表態。換個角度看,在發布會上表現出充分的誠意,以答記者問為契機進行充分溝通,何嘗不是一次尋求支持和認同的機會?回看一些發布會實錄,環保部部長手邊一摞摞的資料,衛計委一位副主任解答分級診療時的“一二三四”,翔實而嚴謹,贏得不少加分。

不僅是新聞中心的專場發布,備受關注的“部長通道”,其實也在進行著一場場小型的新聞發布。可以說,“部長通道”的開放開明、主動有為,折射著今年兩會新聞發布的整體氣質。“部長們真的‘拼了’”“這是一個‘意外福利’”……從記者的反應也可見,部長們做足了工作、展示了誠意。公開感謝“痛斥號販子的姑娘”、駁斥“網上流傳的延遲退休時間表”、增加免稅店“促進境外消費回流”等,都不是問出來的,而是“抖”出來的料,可謂“百姓有關切、部長有回應”,難怪媒體呼喚“讓‘部長通道’更長些”。

“你的關心在這里能得到回應”。走上發布臺應成一種常態,也該是一種姿態。越敏感越復雜就越該說清楚,闡述政策,解疑釋惑,這樣的發聲才更有含金量,這樣的聲音才是“兩會好聲音”。

編輯:秦云

01 02

關鍵詞:態度 兩會 部長通道 兩會好聲音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在人网站天堂日本 | 思思久久69视频 | 亚洲免费无l码中文在线 |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 日韩丝袜中文字幕 | 在线日本AⅤ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