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扶貧惠農豈容“蠅貪”頻現
3月13日下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農業界別分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范小建一字一句地念出了“兩高”報告中的一句話:“嚴肅查辦、積極預防發生在基層,尤其是‘三農’領域的職務犯罪,與國務院扶貧辦共同開展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
“蒼蠅”逐臭,“蚊子”吸血,一些基層干部手越伸越長,從農民的養命錢、救災錢到“孩子錢”“死人錢”,幾乎無所不貪。此番話語來自全國政協委員對“兩高”報告中,關于“嚴肅查辦、積極預防發生在基層,尤其是‘三農’領域的職務犯罪”所引發的感嘆。誠然,這已經成為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單說去年,就有11839人因涉“三農”領域相關職務犯罪被查辦,8699人因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征地拆遷、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職務犯罪被查辦。毋庸置疑,“扶貧惠農”中的“蠅貪”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敗與否,而“扶貧惠農”豈容“蠅貪”頻現。此種亂象又當誰警醒?
事實證明,有利益的地方,便有利欲瘋長,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大官還是小官。就拿扶貧惠農資金來說,它原本用于改善貧困地區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而設立的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資金等款項。就是這么重要的款項卻成為一些黨員干部眼中的“唐僧肉”,被“蠅貪”所覬覦。不但給國家和集體財產造成了損失,更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為此,打擊群眾身邊的腐敗,遏制扶貧惠農中的“蠅貪”,純潔“末梢神經”,尤為迫切。
編輯:秦云
關鍵詞:扶貧惠農 基層干部 蒼蠅 蚊子 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