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兩會匯聚發展新動能
開放時代要“放開心態”
18世紀末,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帶來天體儀、座鐘、毛瑟槍、軍艦模型等禮品。乾隆帝卻頗感失望,認為英人“自為獨得之秘,以夸耀其制造至精奇”,其實“天朝原亦有之”。這種封閉、自大的心態,為近代中國的落后、屈辱埋下了伏筆。
物換星移,自從1979年鄧小平首次提出開辦“出口特區”,古老的東方大國按下了開放的快進鍵。今天,中國已晉身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從中美“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到連接亞歐非的“一帶一路”,從牽頭成立“亞投行”到中國東盟構建“自貿區”,一個又一個亮麗的標簽,標注著開放的風向與維度,今日中國前所未有地與世界緊緊聯結在一起。
無論微小的細胞還是復雜的社會,如果中斷與外界的物質、信息交換,既難以維持內部的平衡,也無法贏得發展的良機。環顧寰宇,當代世界互聯互通、無遠弗屆,開放之潮浩浩湯湯,任何形式的自我封閉,只能意味著保守、落后。“開放蘊含著發展紅利,開放活了整盤棋也就活了”“把‘一帶一路’作為‘最大機遇’”“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與改革創新有機結合”……觀察今年兩會,以開放為機遇,以開放促發展,成為代表委員的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將會越來越大”。開放發展是實現更高水平發展的必由之路,誰若是固步自封、排斥開放,誰必定為時代所拋棄。
編輯:秦云
關鍵詞:開放時代 開放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