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賒賬1300萬買來200件假古董?(圖)
涉案物品已被法院用封條封存。
本想“撿漏”,反成“漏檢”
●佛山一市民稱在古董店買到多批贗品 買賣雙方各執一詞 案件于近日開庭
●《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明起施行 經營單位須標明藝術品年代、材料等信息
佛山南海的黃先生的兩套房子里,裝滿了大大小小200多件據稱從夏商周一直到清朝的各式“古董”,可是他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據黃先生稱,在一名姓潘的男子的介紹下,他以現金61.5萬元以及賒賬1300.5萬元的方式,從南海紫金城古玩街的“聚寶堂”里買回來了這些物品,可經過鑒定這些“古董”竟是贗品。為此,他還被賣家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賒下的貨款,他則認為對方涉嫌欺詐,反訴要求對方返還61.5萬元并全數退回這些“古董”。雙方各執一詞,案件也將于近日開庭審理。
另據記者獲悉,《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明天起施行,《辦法》對古董買賣起到一個規范作用,今后類似的糾紛或能夠有所減少。
奇聞:1300萬元天價欠款
今年1月26日,佛山南海的李小姐收到了一張來自南海法院的傳票。一名叫梁某容的女子將李小姐以及其丈夫黃先生、女兒告上法庭,要求他們支付1300.5萬元貨款以及同期利息29800多元。對方所持有的證據,是三份去年5月由黃先生所寫下的欠條,金額分別為850.5萬元、190萬元以及260萬元。李小姐覺得,這1300多萬元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1300多萬元欠款,又是從何而來呢?
先后購14批“古董”
黃先生說,這是他從南海紫金城古玩街的一家名叫“聚寶堂”的古董店買下了200多件古董后所欠下的債務,聚寶堂的經營者正是原告梁某容。2014年11月25日,黃先生在聚寶堂買下了他的第一批古董,總價為61.5萬元。當時他手頭只有7萬多元現金,為了湊齊這筆貨款,他向父親、弟弟、同事借了54萬元。
此后,他先后又在聚寶堂購買了13批古董,但這些古董并沒有像之前那樣付現金,梁某容都是讓他先拿走貨物。每次送貨時,黃先生也僅僅簽下一張送貨的清單,記者從這些清單上看到,每張的金額少則20萬元,多則100多萬元,每張單都有黃先生的簽名,個別單還寫上“不退不換”的字樣,同時每張單上均寫著古董器物的名字,但是沒有寫下朝代。直到2015年5月,梁某容才讓他將以往所欠下的貨款以欠條的形式書面確認,并讓他們簽名并摁下指模確認。于是,便出現了這3張總共1300多萬元的欠條。
“我要是知道,我絕對不會讓他買下這些東西。”李小姐表示,她得知老公買下了如此之多的“古董”后,馬上找來佛山的專家鑒定,同時將部分古董送往云南做技術鑒定,確認了這些所謂的“古董”全是贗品。“所謂的犀牛角都是塑料做的,青銅器和瓷器都是現代工藝品。”李小姐說。
記者來到了李小姐位于桂城的舊屋中,看到了黃先生所買的部分古玩,堆得像小山一樣高。不過由于是涉案物品,均已被法院用封條封存。
編輯:鞏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