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讓“精準”成為習慣
精準,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作風。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如果對什么事情,都抱著“無所謂”“想當然”的態度,對情況了解停留在“大概是”“應該是”之中,能有多少成就?敷衍了事、毫無“精準”可言,既容易誤事誤人,也會迷失自己。從作風上砥礪精準的要求,萬事無難。
精準,是求真的延伸。共產黨人是最講認真的,精準就是一種認真精神。閉門造車、異想天開,吃老本、拍胸脯、拍腦袋,既不會有好決策,也不會有好成效。深入基層、接入地氣,聽得真言、聽進諍言,謙虛好學、積極進取,方能從精準中出成就、出公信。
精準,也是求實的升華。有些人在扶貧攻堅中不善精準、在改革發展中不愿精準,原因不外乎怕自己吃苦受累、怕事情繁復麻煩。精準意味著實事求是、敢于較勁,而不是渾渾噩噩、安于現狀,畏葸不前、怕這怕那。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蠻,耐得煩,精準中充滿了求實、務實的精氣神。
追求精準,就得要有膽有識、抓鐵有痕。何為“有膽”?正確的敢堅持敢堅守;不對的,敢直言敢批評;錯誤的,敢糾正敢改進。何為“有識”?要有正確的方向,要有科學知識,要對實際情況了解透徹。何為“抓鐵有痕”?做什么就有什么的樣子,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習近平總書記向來重視精準化做事方法,在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他就強調:要從細節處著手,養成習慣。如果對工作、對事業僅僅滿足于一般化、滿足于過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問題就會被掩蓋。讓我們就從當下、從自己開始,把“精準”養成習慣。
編輯:秦云
關鍵詞:精準扶貧 細節 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