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馬克思主義開創百年中國道路
第五,新中國的制度設計和改革開放政策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起來的新中國,汲取了中外歷史的教訓,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政治上確立了由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經濟上逐步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并逐步建立起自主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文化上確立勞動光榮、助人為樂、勤儉節約、為人民服務等社會主義價值理念,倡導發揚主人翁的奉獻精神,人人享有義務教育的權利。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依據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對中國國情作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明確定位,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在不斷對實踐經驗進行反思總結的基礎上,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任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五位一體”的總體部署,并隨著實踐的推進,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等創新性理論。可以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立場始終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之中。
第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國際主義和民族解放理論,中國走出了一條新型中外關系之路。作為現代主權國家,新中國反對強權政治和大國沙文主義,創立了獨樹一幟的對外交往政策,遵循的正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提出的對外政策原則:“努力做到使私人關系間應該遵循的那種簡單的道德和正義的準則,成為各民族之間關系中的至高無上的準則。為這樣一種對外政策而進行的斗爭,是爭取工人階級解放的總斗爭的一部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5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國內,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民族解放、民族平等、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在國際關系中,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主權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國家間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文明無高低優劣之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學互鑒、兼收并蓄;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主張和平發展,建立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重視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友好互助和無私援助,重視發展睦鄰友好;不論國家間關系如何,重視發展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這些都是獨樹一幟的做法,令世界刮目相看。
編輯:秦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中國道路 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