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補品牌短板需強化專利保護
8日,在人大廣東團分組會上,幾位代表為“一粒米”展開了討論?!耙郧耙詾殡婏堨覜]什么技術,后來仔細研究了一下,國內企業還真做不了。”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說?!皼]有理由,那么多企業做不好一個電飯煲!”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談到到國外買電飯煲時“怒了”。(3月9日新華社)
保護專利
今年兩會,電飯煲成了高頻詞。代表委員關切的這個小議題實際上折射出“中國制造”的一些短板:制造業大國,卻難覓幾個全球叫得響的牌子;是出口大國,但90%以上是貼牌產品;海外大到大家電、小到指甲刀保溫杯被人搶,國內一些產能落后的企業庫房積壓嚴重。
因此,產品“供給側改革”已是中國制造業的共識。正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總理提出的“工匠精神”確實切中時弊?!肮そ尘瘛辈粌H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當然,這就意味著企業必須鼓勵創新,而政府也要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
事實上,“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也提出,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因此,品牌創新是今后中國制造業蝶變的方向,也是政府努力幫扶的方向。
筆者以為,就目前來看,要打造品牌競爭力,實現企業供給側改革落地,首先要注意兩大問題:一方面是加強專利保護,要讓參與供給側改革的企業能夠專心于技術研發,設計和制造更好的國貨精品。顯然,國貨精品需要創意,而好創意尤其需要好制度維護。只有給創新者以保障,給“精業者”吃上定心丸,它們才有創新積極性。而今,一些企業不重視科技研發,僅靠著模仿和山寨,盲目追求規模,形成了產能過剩和結構性供給不足并存的局面,這也打擊了創新企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支持國貨升級,我們要使國貨脫離低質低價的形象怪圈,打造真正的國貨品牌。這可能需要政府繼續簡政放權,簡化企業辦事流程,降低辦事成本,做好相關服務。(郭 聰)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品牌短板 專利保護 電飯煲 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