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習氏語言”:用典故講好中國故事

2016年03月10日 16:56 | 作者:陳玉娟 | 來源:理論網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善于用典,精于用典,還活于用典,是舉例子、打比方的高手。他不僅通過廣泛采擷中國傳統經典名句,巧加點化,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表現力和歷史感;還將這些典故與其大眾化的語言配合使用,使老百姓聽得懂、看得懂,社會各界喜聞樂見。我以為,這種語言背后神奇的力量,源于一種“實事求是”和“人文關懷”。就是說真話說實話,說老百姓愛聽的真心話;老百姓聽不懂的,要轉化成老百姓能聽懂的話語體系,既要“信、達、雅”,又不能脫離群眾、高高在上、不知所云,即大俗大雅,雅俗共賞。大雅,是指美好到極致、高尚到極致;大俗是指大眾化到極致、普通到極致。但此處的“俗”是指世俗民俗,與民同心、與民同口,與民同樂,達到語言和用典的自然和諧,最后呈現的也是“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的“大雅”效果。比方說同樣是有關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用典,習近平總書記既引過東漢王粲《仿連珠》的“觀于明鏡,則疵瑕不滯于軀;聽于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又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說“有話要放到桌面上來講”,可謂擲地有聲,振聾發聵;論述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既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又在看望正定縣塔元莊村干部群眾時有“接接地氣,充充電”的比方;關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用典既有東漢荀悅《申鑒政體》之“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又鮮明比喻“打鐵還須自身硬”;雅有“禁微者易,救末者難”,俗有“抓早抓小,有病馬上治”;更有“鈣與軟骨病”“擰緊總開關”“打老虎與拍蒼蠅”“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帶電的高壓線”等一系列精彩絕倫的比喻,讓人一聽就懂,入腦入心。

因地制宜,貫通中外

每個國家的歷史典故是民族文化園林中的瑰寶,它可能來源于寓言、傳說、神話故事、民間故事、民間習俗、文學名著、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運用國外典故,不僅能拉近與邦交國家的友誼,也能體現一個國家領導人對于他國文化的尊重,起到交流學習,促進合作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勤于思索,善于思索,在多次國際邦交活動致詞中善于引用他國典故,眼界開闊,氣度恢宏,體現出了一名大國領導人的風范,而且通過用“典”,能迅速找到兩國人民的共同情感,拉近了中外之間的心靈距離。比如在2012年2月20日中國—愛爾蘭經貿投資論壇上,他引用愛爾蘭諺語“縱使思忖千百度,不如親手下地鋤”號召中愛兩國政府和工商界堅定信心,攻堅克難,開拓進取,攜手奮進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在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他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告訴大家,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無論會遇到什么樣的曲折,歷史都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向前發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中提到了“意大利面碗”現象,而這個詞源于美國經濟學家巴格沃蒂1995年出版的《美國貿易政策》一書,習近平借用“意大利面碗”這一經濟學用語,旨在說明亞太地區要加強合作,避免經濟、政治、安全等各方面出現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影響區域合作與發展進步。這些用“典”,無不體現了一種國際視野和大國風范,對于凝聚共識、共謀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編輯:秦云

01 02 03

關鍵詞:典故 中國故事 習近平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级一片在线看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aⅴ片 |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站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