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慈善立法從善如流的示范意義
值得欣慰的是,以推動我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為己任的《慈善法》,在制訂過程中傾聽民間聲音、吸納專業建議,在最新的草案里調整了互聯網公開募捐的有關規定,表達了對各類慈善組織的一視同仁態度。《慈善法》在立法過程中表現出的從善如流,有利于化解爭議,也有利于使其成為一部推動社會自治、構建多元成熟社會的善法。一部爭議最小、共識最大的《慈善法》,無疑將會更好地保障捐贈者和求助者的權益,也將提升人們對于慈善機構乃至慈善事業的信心。
《慈善法》草案從善如流做出調整,這種態度對我國社會治理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其實,《慈善法》立法過程中表現的示范價值,遠不止于此?!洞壬品ā返某雠_,對中國慈善事業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但還是有輿論對該法是否“有資格”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提出了質疑。有人認為,由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的法律往往是具重大意義的基礎性法律,如《立法法》、《物權法》等,相比之下《慈善法》的地位略遜一籌。
《慈善法》草案之所以獲得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資格,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示范價值?!洞壬品ā肥巧鐣I域的一部重要法律,該法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倡導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濟和社會互助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洞壬品ā芬蛏鐣袒矫娴氖痉蹲饔?,而具備了提請人大大會審議的法定資格。
另外,《慈善法》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還有特殊意義。我國國家立法權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同行使,但現實是,由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比例非常低,往往是幾年才審議通過一部法律。加上去年審議《立法法》,此次人大會議已是連續兩年審議法律,體現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立法權的重視和強調。這種宣示對地方人大無疑會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可以引導其更積極地行使地方立法權,凝聚各界共識,完善社會治理。
《慈善法》自提出建立至提請審議,已有十年時間。這個磨礪過程,會讓《慈善法》不斷對社會顯示出積極的示范作用,而最終通過的法律文本,也將更好地發揮出“善心不可欺”的社會底線作用。
編輯:秦云
關鍵詞:慈善法 公募權 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