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提高扶貧精準度
首先,可以拓展貧困地區的數據獲取維度。在人工工作的基礎上,打通扶貧系統與國家其他系統的網絡連接。將當地氣象、工商、經信、農業、水利等相關職能部門和科研機構與扶貧相關的數據庫接入扶貧信息管理,共享當地的氣候、水質、土質、經濟、生產等信息。使得更多維度的信息在扶貧系統中變的可觀可用。為制定更加全面的扶貧政策構建多維度的底層數據基礎。
其次,可以加強對國家發達地區可以支出物資和人力資源的監控。除了物資和人力的品種、質量和數量等之外,其地理位置、交通成本等也要一并納入網絡監控。為資源的優化配置奠定基礎。
同時,也需要更高頻率的數據跟蹤和更新。以及通過科研立項方式加強數據分析及應用。發揮相關研究機構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方面的研究優勢,鼓勵相關學者研究扶貧數據和模型。為我國準確快速識別貧困人口提供高效的方法,為貧困地區農產品種植和小產品加工的種類和時機提供科學的預測,根據具體效果反饋對政策的修改提供合理的建議。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支持下實現“授之以漁”。
最后,可以構建大數據處理和云管理中心。將各地扶貧數據庫、大數據模型、相關政策等通過網絡連接,在頂層設立云端大數據處理中心。實現了扶貧數據的實時觀測、分析和對比,利用計算機的強大計算能力發現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數據層的優化對扶貧政策的修訂提供建議。通過該中心,政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全國貧困區域情況,了解相關政策執行效果,從而可以更加合理地調配人力和物資,制定和修改相關政策。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
編輯:秦云
關鍵詞:精準扶貧 互聯網+ 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