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誰來監督錢袋子?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汪俞佳)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少家庭都有一本記錄開支的“家庭賬本”。同樣,一個國家也有一本關乎國計民生的“國家賬本”,告訴老百姓這一年掙了多少錢,又花到哪里去,這就是國家的預算報告。
3月9日下午民建界小組討論現場,委員們在幫老百姓把關“國家賬本”時,都有一個共同的困惑:“錢花出去了,好不好誰說了算?”
“人人都關心‘錢袋子’,預算報告草案里提出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強調了增強花錢的責任意識和效益意識,我在想,能不能再上加一個,增加分錢的責任意識,既要重視花錢,更要重視分錢,把錢真正用在刀刃上。”蔡玲委員的話,一下子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委員們紛紛表示,去年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有所放緩,越是過“緊日子”,越要精打細算。
“現在很多社區都有圖書館,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里面到底都有什么書?”劉江龍委員的提問引起大家注意。去年,他曾走訪過幾個農村和城市的社區圖書館,發現農村圖書館里居然有高等數學教材和教輔材料,城市這邊也有許多內容陳舊的書籍。“這個現象,讓我想到我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畢竟,預算監督不是‘錢花沒花’這樣的簡單追問,強化績效管理和評估非常重要。”
白重恩委員也同樣表示,近年來,我國預算監管體制在逐步完善,但績效評估遠遠不夠。“評估過程和結果如果不公開,怎么保證錢花得有效?花得透明?怎么保證百姓滿意?”白重恩進一步認為,預算管理應當既問效又問責,從制度上強化預算單位支出責任,把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今后年度預算編制和行政問責的重要依據。“畢竟,錢花了,難道不應該知道花錢的效果?”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兩會 政協委員 預算報告 監督 預算績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