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精準扶貧要多學學總書記問民生
問“數字”。總書記問民生,問的是具體數字,“現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婦兒?”“不如它的有多少?”,數字最有說服力,數字詢問有三大作用,一是了解基層的具體情況,二是引領基層工作更務實,三是啟迪各級官員做民生工作不能打糊涂賬,必須清晰,較真。
總書記問民生,是心中有民、愛民、憂民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我們如何做好精準脫貧工作的具體引領。精準脫貧就是要精準到老百姓的具體收入,具體生活,具體數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國內考察“路線圖”覆蓋了不少貧困村。總書記說:“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過的每個地方都要抓反饋。有關部門都派人去看過,有的打招呼,有的不打招呼,看到是在認真抓落實,這很好。”這就是扎實推進,這就是精準扶貧,這就是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脫貧工作貴在扎實推進,總書記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2016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始之年,抓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是要搞好精準脫貧工作,精準脫貧要精準到具體地方,精準到具體人,精準到具體生活,總書記問民生為我們精準扶貧工作做出了示范。總書記所說:“要堅持以民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們就要幫助他們,為他們服務。”這是精準扶貧的堅守,要看民所需,問民所想,做民所求,其實,這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詮釋,是我們各級政府部門工作必須的使命擔當。
編輯:秦云
關鍵詞:精準扶貧 總書記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