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讓“規劃紅利”惠及更多百姓
全國兩會正在召開,關于“十三五”規劃的討論,成為會場內外共同關注的熱點。對個人來說,關注“十三五”就是關注自己的未來;對代表委員而言,審查、討論規劃綱要草案既是履職參政的一部分,也是為中國謀定新圖景新未來。
過去五年,與世界經濟的“亞健康”相比,中國經濟“風景獨好”。“十二五”期間,GDP年均增長7.8%,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2萬公里,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億多……可以說,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和百姓福祉的增加,離不開中國這五年以為期的發展規劃。正如以色列理工學院資深研究員什洛莫·邁特爾所言,“長期規劃告訴每位公民,國家的目標是什么,每個人應該怎樣做來實現它。世界領先企業有長期戰略規劃,為什么國家不應該有?”
五年規劃是執政者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大勢的判斷和方向的掌控,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藍圖,就有了方向”,“十三五”規劃描繪的正是中國未來的藍圖。從數字看,“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包含了165項重大工程和項目,兩會期間,諸如“五年后,小明生活的十大變化”“與你有關的‘錢景’項目”等文章吸引著各方眼球。與其說這是一種“干貨提煉”,不如說更寄托著公眾對自身“獲得感”的期許。“‘十三五’規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代表委員的心聲也是廣大群眾的期待。
編輯:秦云
關鍵詞:十三五 藍圖 五年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