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互聯網金融該有個門檻了
可見,互聯網金融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是時候為互聯網金融設立準入門檻了。有了這個門檻,一方面能直接“堵”住這些偽P2P的欺騙行徑;另一方面也能讓那些不具備金融風險承擔能力的“門外漢”望而生畏。通過設立運營資質、發放牌照等手段,實現去偽存真、扶優去劣。而諸如螞蟻金服等擁有牌照的行業龍頭,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與實力,擁有較強的數據能力、技術能力甄別風險,能確保安全性,則可以在政策上給予它們鼓勵與扶持,促進其規范發展,進而帶動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當然,除了“堵”還要“疏”。我曾接觸過一位P2P從業者,他于去年6月離開了這個行業,主要原因是找不到正常的平臺退出渠道。“如果我開一個飯館,做不好可以把店盤給別人,最多損失一些金錢。但P2P行業面臨的問題是沒有一個正常的退出途徑,最后跑路成了主流。我當時統計,平臺總數大概快5000家,按照同行的觀點,3年后可能只剩下500家,從5000家到500家的洗牌,大家干的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你好不容易擠上了一座橋,卻沒有一個下橋的通道,這是一定會出問題的。”
事實確實如此,從去年到今年,大概有1000多家P2P平臺出現問題,其中很多平臺最后都選擇了跑路。最近,一家叫大王理財的平臺,在完成本息兌付后,于3月4日正式關閉,這甚至被不少投資者捧為“良心平臺”。
據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為2519家,環比下降1.83%,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425家。隨著多地限制互聯網金融公司注冊登記,新上線網貸平臺的數量大幅度下降,網貸行業開始進入存量發展階段,如何讓經營困難的平臺有序、平穩退出,建立P2P平臺的退出機制也迫在眉睫。
編輯:秦云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賭 疏 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