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警惕高杠桿埋下巨大隱患
據報道,一些地產商、地產中介、P2P平臺、小貸公司等,首先按照首付款的30%~50%給購房者貸款,然后再由購房者到銀行辦理按揭貸款。也就是說,購房者只要用10%的首付款,就可以撬動100萬元的購房資金,其中,地產中介等提供10萬元,其余的80萬元都由銀行來承擔。而地產中介等的資金,實質大多也是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的。最終,風險也就全部轉嫁到了銀行身上。
如果購房者是剛性需求者,自然會認真按照協議履行還款義務,直至貸款償還結束。相反,如果是住房投機和炒作者,履行還款義務的條件就會轉化為能否賺錢,尤其是能否賺大錢。一旦出現房價下跌現象,就極有可能將銀行債務轉化成商品房,把用于投機和炒作的商品房“送”到銀行手中,將銀行債務轉化成各種各樣的商品房。一旦銀行手中掌握太多的商品房,而不是資金,其流動性就會受到影響,對其他方面的支持就會出現打折現象。
美國為什么會發生次貸危機?就是銀行資金變成一個個的商品房,且商品房價格因為泡沫過多、水分太大形成大幅貶值,最終把風險傳遞到了銀行身上。如果我國任憑高杠桿在房地產市場蔓延,且杠桿的擺幅越來越大,遠超風險臨界點,遠超房價可以承受的能力,那么,誰也無法保證,次貸危機不會在中國發生。
編輯:秦云
關鍵詞:高杠桿 商品房 銀行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