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兩會發布廳>全國人大>觀點 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AI是下一輪產業革命的“必爭之地”
“在未來的人工智能(AI)時代,可能就是機器人或虛擬的‘阿凡達’來報道兩會了。”這是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總裁劉慶峰對未來兩會的暢想。42歲的他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者之一。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商用。培育人工智能等成為新增長點。這是中國首次在國家五年戰略規劃中提及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大規模的應用就在這3到5年。把人工智能寫入‘十三五’是很正確的決策,過了這個時間點可能就來不及了。”劉慶峰說,這不是一個企業或一個行業的事,而是全球下一輪產業革命的引爆點和“必爭之地”。
“AI商用”就是讓人工智能可以用
科大訊飛是中國知名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具有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音翻譯等多項領先技術。從2014年起,其打造的以語言、語音為入口的認知智能“訊飛超腦”,與“百度大腦”提出的感知智能,被業界認為是中國人工智能的兩大風向標。
在劉慶峰看來,“十三五”提到的“AI商用”就是讓人工智能可以用,并重塑我們的生活。他舉例說,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里替代了30%的人工。
他說:“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會像水和空氣一樣無所不在。”
最可見的應用就是智能家居。比如,人們對著電視機說“我想看央視一套”或“我想看《羋月傳》第三集”,電視就會自動轉播相應的節目。但是這只是最基本的,未來的智能家居能聽會說,會理解會思考。
“以后,我們的手表、眼鏡,甚至一枚紐扣都能互聯上網。但是它沒有屏幕了,語音就能控制一切。”他堅信,未來一定是以語音接入為主,以觸摸、鍵盤、手勢為輔助的時代。
劉慶峰說,更進一步“商用”是AI和機器人對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在猴年春晚上與主持人互動的機器人“阿爾法”,還有著名的“公子小白”等智能機器人,使用的都是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技術。
據介紹,未來機器人可以像人一樣思考,能聽會說,可以在家里陪孩子,送孩子上學,給老人讀書、讀報,甚至可以明白小孩子哭鬧的原因,以及鳥叫、寵物狗的叫聲表達什么情緒。“只要后臺有數據分析,將來我們都可以實現人、機器、各種生物之間的溝通。”劉慶峰笑著說,電影《怪醫杜立德》里會跟動物通話的“博士”可能成真。
劉慶峰說,AI商用的第三個路徑是智能穿戴設備。“特別對于中國來說,‘AI+智能裝備’的前景,可以幫助應對人口老齡化,以及城鎮化進程帶來的留守兒童問題等”。他舉例說,可穿戴式的機器腿、機器手,可以使老人的活動能力大幅增強;可穿戴的手表可以定位留守兒童的位置,提醒監護人注意他們的安全。
他暢想了2020年中國的“AI商用生活”:移動互聯網進化成“萬物互聯”,各種穿戴式裝備、智能家居,通過人工智能變得“更懂你”;另一方面,機器人進入千家萬戶,并在看不見的后臺提供各種信息服務。
編輯:陳佳
關鍵詞:全國人大代表 劉慶峰 AI是下一輪 產業革命 “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