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葛均波委員:改革科研經費投入對小微科創企業“雪中送炭”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仇逸、何欣榮)我國目前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研發投入主體,然而應用科研經費長期“偏愛”投入給一些大機構、大企業。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副校長葛均波院士呼吁,要改變科研經費投入“錦上添花”的局面,為處于源頭創新最活躍環節的大批小微科創企業“雪中送炭”。
葛均波委員介紹說,國內外已有大量實例證明,各行業技術的源頭創新往往不是由大企業做出的,而是由大量的小微科創企業首先提出來的。相對于目前國內民間資本投資活躍的互聯網、O2O等商業模式的創新領域,醫療、電子等高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投入大、風險高,天使投資回報率低,民間資本往往望而卻步。
“目前已經有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如對于天使投資的虧損給予部分補貼等,但是這種純粹填補虧損的扶持往往難以持續,也容易引起非議。”葛均波委員說,“同時,這些小微科創企業除了缺少資金,還需要提供多種其他資源的扶持,如人員培訓、知識產權、政策法規、市場營銷、融資輔導等。”
葛均波委員建議,借鑒國外經驗,由政府加大力度資助民間資本選擇具有投資和項目孵化經驗的專業團隊設立專門的高科技創業孵化器,負責高科技創業項目的篩選、投資和孵化服務。政府出大部分資金,孵化企業股份由孵化器和項目團隊分享,政府承擔主要風險,民間資本和運營團隊也承擔一部分風險;一旦企業成功,民間資本和團隊獲得較大收益,政府的投入也可以在企業未來的產品銷售中逐年得以回收。
葛均波委員表示:“以色列等國的成功經驗表明,采取這樣的高科技孵化器模式,政府的投入可以撬動5到6倍的社會資本投入,政府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在了對于原創技術企業的扶持上,同時也形成了自身造血的機制。”(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科研經費 小微科創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