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陳健委員:三大理由決定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高楊)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任何波動都將牽著世界的神經。就在全國兩會期間,一些西方媒體,再次掀起“唱衰中國”經濟的老調。
“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3月6日,正在參加對外友好界別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的陳健委員回應外媒:中國經濟未來不僅僅是有希望,而是很有希望,不會出問題更不會‘硬著陸’。
就在周立群委員發言剛剛結束,全國政協委員陳健就“搶”過話筒。陳健的發言顯然引起了在場的境外記者的興趣,數十位境外記者迅速圍了上來,攝影記者更是搶著占領優勢機位。
“我對中國經濟發展后勁抱有很大的樂觀態度。”陳健說,我做這樣的判斷,絕對沒有任何“唱高調”的成分和意圖,而是基于中國經濟現實形勢和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陳健認為,現在世界上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看法有很多,看好的大有人在,看衰的也很多。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困難、挑戰是客觀存在的。“但就此認為中國經濟不行了,顯然太武斷和不科學。”陳健說,因為中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從兩位數現在突然一下子掉到了一位數的增長,讓很多中國人的思維有點不習慣,而對那些多年來已經習慣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外國人來說,同樣也有些不適應,“他們自然會疑慮:這么多年高的增長速度怎么說掉就掉了?”
“但是我的判斷是:中國經濟后市可期,大有希望。”陳健說,這不是叫口號。而是基于三點理由:首先,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所謂基本面沒有改變,是說中國經濟韌性好、回旋余地大,中國可干的事太多了。“我的一個瑞士朋友這么對我說的,‘他說你們中國真好,有那么多事情可干。’為什么?因為13億人口的中國,空白點太多了,有太多的事還沒做。”
此外,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基礎支持沒有改變。陳健說,中國有這么大的市場,這么多的資源,還有足夠的儲備、足夠的人才,產業結構分布完整,經濟結構調整已經正式開始。這些都保證了經濟基本面的完好。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陳健委員 中國經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