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政協委員談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實錄)

2016年03月07日 16:5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中國氣象報社]:提問秦大河委員,現在應對氣候變化已經變成了一種全民行動,現在一部分公眾甚至科學界也有專家對氣候變化是持懷疑態度的,認為氣候變化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全球變暖趨于停滯。我們怎樣看待這樣一個問題呢?[15:31]

[秦大河]:以變暖為特征的全球變化是不爭的科學事實,這是個古老而又先進的一門學科,不存在偽命題的問題。我特別做一點解釋,因為科普工作做的不夠,有些人概念都不是很清楚。必須把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區別開來。什么是天氣?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之后有天氣預報,是短期的天氣現象,氣象現象,刮風、下雨、溫度。什么是氣候?氣候是個比較長時間段內氣候的平均狀態。世界氣象組織明文規定以30年為一輪,1961年-1990年的平均狀態我們稱之為平均氣候。這個地方的氣候變化了沒有?與這個時候的天氣要素和30年的平均狀態進行對比,距離平均氣候叫“距平”。當代的氣候變化并不僅僅指溫度升高和溫度降低,所謂氣候變化是指氣候系統變化。五個圈層: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冰凍圈。五個圈層都在發生變化,所以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僅是溫度升高了,高山上的冰川退化了,南北極的冰蓋加速融化,海冰覆蓋的范圍減少了,生物多樣性減少了,海平面上升了,都是全球變暖的定量指標。[15:33]

[秦大河]:第二點,全球變暖與人類活動有關系。剛才解主任講了碳排放問題,碳是“元兇”。1750年人類工業化以來,特別是1950年加速以來,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急劇增加,已經從工業化之前的280個ppmv上升到今年將近400,增加了43%左右。這是科學家通過實測資料獲得的。今年元月3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2015年是186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難的一年。去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19世紀升高了大概1度左右,比平均氣候升高了0.76度。不要以為這沒有關系,它使得海平線以每年兩三毫米的速度在增加。山地冰川退化,中國西部干旱地區冰川退化速度非常快。據中國科學院專家統計,山地冰川過去50年的面積和冰量大概減少了15%-20%,無疑對生態環境有巨大的負面作用。[15:36]

[秦大河]:這項工作說是古老的,因為200年前就有人做。1827年著名科學家傅里葉就闡述了溫室效應的現象。20年之后,愛爾蘭科學家發明了風光溫度計,測得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和水汽是溫室氣體。隨后美國科學家克里米(音)在50年代開始觀測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從300左右上升到現在的400,這些都有科學依據。科學家發明了一些模式,這些模式可以預估到本世紀末全球地表升溫的情況,簡單的講取決于生產和生活方式。剛才有記者關心二氧化碳濃度、碳排放,如果按照目前的商業秩序無限制的排放,到本世紀末全球升溫超過4度以上。如果按照減排特別是巴黎會議決定的,限制在2度左右或者力爭達到1.5度。我們升溫控制在2度之內,生態狀況可以好一些。所以氣候變化科學不僅僅是大氣科學一家的問題,涉及到水、生態、冰凍圈,涉及到經濟社會、政策乃至外交談判,所以是一門復合型的科學,所以我說氣候變化科學不但古老而且興旺發達,希望在座的新聞界朋友們多多采訪有關部門,宣傳氣候變化的科學知識。謝謝。[15:41]

[中國國土資源報記者]:提問胡存智委員,“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到要防治城市病,逐年減少建設用地增量,實施總量和強度的“雙控制”。總量控制和新型城市化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增量的減少,如何有利于防治城市病。存量用地夠不夠用,低效和閑置用地有什么好機制把它們用起來?[15:42]

[胡存智]:謝謝你提的問題。實際上你提了三個問題,我想通過三個方面來回答。實行建設用地總量的“雙控”是我們實現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減少了建設用地,會不會影響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和防止大城市病,我想從三個方面回答。首先建設用地總量的“雙控”,對于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是有利的,是有幫助的。實行建設用地總量的控制有利于我們進行主體功能區的建設和發展。可以按照重點開發區、優化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建設的主體功能合理安排,促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這樣合理地安排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使我們的城市發展更為有利,從而防止大城市病。[15:44]

[胡存智]:建設用地總量的控制有利于形成優化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在新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從宏觀角度有利于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同時在具體發展中,對城鎮化的發展,我們通過劃定“三條紅線”——基本農田紅線、城市擴展邊界、生態紅線,來優化城市的發展格局,防止“攤大餅”的發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的人居環境,從而防止城市病。建設總量的控制還有利于人的城鎮化。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可以落實人、錢、地掛鉤政策,實現這個機制,使城市規模發展和人口同步發展,提高城市的集聚效益和經濟發展的節奏程度,從而促進新城鎮更好地發展。建設總量的控制有利于資源的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形成更好的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建設形態,提高城市的發展質量,發展緊湊型、立體型的城市,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力。[15:46]

[胡存智]:總量控制有利于城市更新、土地整治,進行環境整治,循環利用各方面資源,發展高效清潔城市,創新城市發展的機制體制關系,來推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建設用地總量和利用強度的控制有利于協調新型的城鄉關系,形成城鄉的合理布局和用地規模,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從這幾個方面看,對于進行建設用地總量的控制是極大地促進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應該說是有利的。你的第二個問題提到,在控制總量以后,建設用地總量減少,會不會緩解大城市病?這個問題更好回答了。雖然建設用地總量的減少,建設用地新增量的減少是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聯系在一起,雖然主流是減少,但是是有區別的。按照總量的不同,可以通過建設用地的新增量和存量以及流量來共同使用,來保障建設用地的發展。以土地利用的方式和轉變來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新城鎮的發展,來緩解治理大城市病。[15:48]

[胡存智]:從幾個方面都可以看到,建設用地新增量的減少對于防治大城市病有利。首先新增建設用地的減少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是按照總量控制下的新增用地減少,是有區別的。在主體功能區發展的指導下,根據重點開發區、兩橫三縱的城市化發展以及人、錢、地掛鉤的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新增建設用地是得到保障的。這樣可以通過這個發展來保證這些地方得到更好的發展,消除大城市病的影響。同時新增建設用地的減少是和存量增加并舉的。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保證建設用地城區能得到合理的擴容,通過存量建設用地的利用整治原來的空間分布格局,防止大城市病。新增建設用地減少和建設用地流量的增加是聯動起來的。通過建設用地的增減掛鉤,騰退已經用的建設用地使得建設用地得到保證,城市空間得到擴展,布局更加優化,城市建設更加科學合理,通過這個運行更加有效,從而防止大城市病。你的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15:50]

編輯:曾珂

關鍵詞:政協委員 政協 綠色發展 保護生態環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尤物丁香婷婷亚洲开心五月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日本乱码伦电影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看 | 中出国产丝袜熟女 |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