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有疑問的地方都應該有“部長通道”
不可否認,這些年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各部委有著明顯的進步,如新聞發布制度的基本建立,形成一套回應社會關切的信息發布機制。然而,盡管不要求部長們對于部門信息的發布“事必躬親”,但在一些重大的社會熱點問題上,部長主動回應,不僅更具權威性,帶來更好的行為示范,也是積極擔責的必要之為。由此而言,部長們需要能夠在兩會上與媒體記者“談笑風生”,更需要培育一種隨時面對媒體,向公眾解惑答疑的應對意識與能力,主動地走到政府信息公開的前臺來。
這一點,其實也在更高層面得到正視與要求。繼在去年3月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總理對參會的國務院各部門負責人強調,“部長們也不必太有顧慮,要主動講、敢于講”之后,此次“兩會”前,李克強又接連兩次“發話”,要求國務院各部部長、直屬機構主要負責人“要積極回應輿論關切”。而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還要求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遇重大突發事件要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可見,“主動講”、“敢于講”不只是對部長們在兩會期間的要求,“積極回應輿論關切”也不應只是一種自覺,而更是一種必需兌現的責任。
有疑問的地方其實都應該有“部長通道”。兩會上有形的“部長通道”打通了,而更多的、無形的“市長通道”、“縣長通道”還有賴進一步暢通。期待“部長通道”上的風景,能夠在提升官員媒介素養和回應社會輿情的能力方面,展現出更大的正面示范之效。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兩會 部長通道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