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兩會報告廳>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解讀 報告解讀

八句話讀懂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03月05日 17:59 | 作者:韓喬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反思“三駕馬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出現后,中國推出了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但近年來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各界反思已使用多年的“三駕馬車”思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意是,國民經濟難以經過短期刺激政策實現V型反彈,而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這意味著,要解決中國經濟所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刺激藥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推進結構改革。


改革五大任務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15個字構成當前供給側改革重點任務,其中包括處置僵尸企業,化解房地產庫存,防控金融風險,降低企業成本和補充供給短板等具體方面。五大任務,個個艱巨。


培育新動能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為了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當前中國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使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絕非新計劃經濟


談到供給,會不會想到計劃經濟時代?權威人士就此強調,中國要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絕不是要回到計劃經濟,其核心反而是放松管制,釋放活力,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矯正以前過多依靠行政配置資源帶來的要素扭曲。比如,那些沒效益的僵尸企業有些地方非要給貸款,給補貼,它們將是供給側改革的對象。


與供給學派大不同


西方經濟學中的“供給學派”,興起的背景是上世紀70年代美英等國深陷高通脹、低增長的“滯脹”泥潭。反觀當下的中國,并沒有通貨膨脹,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遠非停滯。供給學派當時面對的問題是失業和滯脹,而中國當前的問題是供需不匹配。供給學派給出的“藥方”是私有化、減稅、緊縮貨幣等,中國的供給側改革是全面改革,推進國企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企業效率而非私有化;中國提出幫企業降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物流成本等,比西方減稅內容豐富得多。


總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理解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把鑰匙。它已進入中國高層執政話語的事實表明,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和行動將會陸續出臺,重塑中國經濟發展引擎。



編輯:陳佳

01 02

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 八句話讀懂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伦中文字幕另类不卡 | 亚洲综合在线在线看 | 亚洲熟女激情视频 | 三a视频在线观看日本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