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冒名上大學”事件不能只由學校自查
根據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初步調查結果,假王娜娜冒名頂替真王娜娜上學的事實成立。27日晚,該學院注銷了假王娜娜學歷信息。學院表示,事件中是否有人存在故意違法亂紀行為,仍在調查中。(2月28日央視)
頂包事件被曝光后,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布成立專項調查組,并向有關院系等發出緊急通知,要求13年前當事人協助調查,并稱“紙里包不住火,真相終將大白!”這樣的態度,無疑是令人寬慰的。不過,同樣令人如鯁在喉的是,僅僅靠涉事學院來自查自糾,真相果真能百分之百大白天下嗎?
這個問題,不妨化為三重現實的反思:第一,比如眼下,學校“注銷了假王娜娜學歷信息”,但如此惡性的頂包事件,即便對當事人來說,“注銷學籍”算是怎樣的罰單呢?靠欺詐與蒙騙獲得的學籍與學歷,再借此獲得體制內職位與職稱,如今水落石出,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又能管到哪步田地?
第二,就在當事學校信誓旦旦宣布要“調查到底”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此前的事實——王娜娜稱,“兩個月間,我們多次去了沈丘縣教體局、周口市教育局以及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結果又如何呢?要么成了被踢來踢去的皮球,要么攤手聳肩被告知“無從查起”。更重要的是,事發于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再由其組成調查組“徹查”,如此自查自糾,自由裁量權會否成全自家的“小九九”?
高考招生公平,是代際流動的岸與堤。但總有尋租與犯罪,在窮孩子的人生路上,狠踩一腳、借勢而起。從羅彩霞事件到王娜娜事件,若非意外“發現”,天大的冤屈可能就永遠沉寂于時間的洪荒里。公眾忍不住想問一聲:究竟還有多少“彩霞”與“娜娜”,懵懂無知于自己的“被落榜”、在扭曲的另一條路上奔向未知的倉皇?
當事學院的調查,自不可免,因為丑聞就發生在自家庭院里;但這樣的“家丑”,刑法都在伺候著,又怎能讓“家法”唱主角?刮骨療傷也好,諱疾忌醫也罷,學校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但,更獨立、更高層級的調查機構,不能作壁上觀,更不能放任公信消弭在看得見的焦慮與懷疑里。(鄧海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假王娜娜學歷信息 假王娜娜冒名頂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