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讓十三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紀實

2016年02月29日 09:17 | 作者:豐捷 王斯敏 鄧暉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2013年9月25日,紐約,聯合國總部,一個聲音向世界傳送,深沉而有力:“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視頻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

這是屬于每個中國人美好生活的起點。信心,源自日漸強大的國家力量。

這更是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對執政諾言的信守。2012年11月,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體亮相,習近平總書記以“十個更好”回應人民關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

什么是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為文明傳承,為創造服務,為民族鑄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走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之路,以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為戰略重點,以優先發展、改革創新為重要保障,總攬全局,直面問題,統籌安排,有序出擊,教育改革發展向著民生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發力,一幅學有所教、人人出彩的“教育畫卷”燦然展開。

教育奠基中國。十三億用知識與信念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正為托舉復興夢想積蓄力量,為實現“四個全面”戰略篤學躬行。

(一)“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

改革,向著“深水區”全力推進

強國必先強教。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教育標注下嶄新坐標——

這里有體察歷史的“經度”:“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人類社會需要通過教育不斷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從而使人們能夠更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也有環顧世界的“緯度”:“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高瞻遠矚,擲地有聲。

這背后,是勇于擔當的大國胸懷。

今天的中國,舉辦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今天的中國,正向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發力。

時代的拷問接二連三——一個始終為人民擔當的政黨,如何在教育的現代化歷程里,彰顯“人”的基本價值?一個占世界1/5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跨越,激發“人”的無限潛力?一種與西方社會制度不同的發展模式,如何在對國民的教育塑造中,詮釋“人”的精神氣魄?

矛盾的疊加挑戰重重——教育規模擴大后,質量和水平的呼聲愈發急切;教育投入增多后,公平和效益的權衡考驗智慧;接受高等教育人數不斷增長,教育結構調整刻不容緩。城鎮化加速推進,教育人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遷移流動;經濟全球化持續深化,教育對外交流合作日益緊迫;信息化飛速發展,對教育理念和方式帶來多方位沖擊……

立竿見影的單項改革早已完成,剩下的,全是“牽一發動全身”的系統工程,中國教育到了“啃硬骨頭”的關口。

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發令槍”清脆扣動;

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依法治教”的新征程豁然開啟;

十八屆五中全會,“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沖鋒號”嘹亮吹響。

三年來,從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全面創新育人模式,到以促進公平為關鍵、多方位縮小教育差距,再到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龍頭、優化教育結構體系,在最廣泛地統一思想、最大程度地凝聚共識之后,教育改革向著“深水區”全力奮進,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障礙逐漸“破冰”,人民群眾關切的重大熱點難點問題開始“破解”,重要領域的創新舉措漸次“破土”,中國教育,正寫就一份精彩答卷——

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2014年,我國小學凈入學率、初中毛入學率,以及高中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均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職業教育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近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開展各類培訓達到上億人次;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計輸送近2000萬專業人才,為高科技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近年來,在國家科技三大獎通用項目中,高校獲獎數占全國總數70%以上,產出社科重大成果比例占全國80%以上,專利申請數年均增長20%左右。

教育國際影響力穩步增強。2月18日,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教師教學國際調查”項目報告贊嘆,“上海教師年輕化、專業化水平遠超國際平均值,教育個性化和多樣化超出普遍想象”;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PISA)中,上海初中生兩次獲得全球第一;來華留學生數量與國別穩步增長;首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首屆世界語言大會、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在我國成功舉辦,中國教育在國際舞臺上初綻光芒,漸受關注。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三年來,在黨中央治國理政總體布局中,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更加突顯,人才資源的戰略作用愈受重視。

(二)“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

公平,隔絕文明與蒙昧的原動力

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

公開資料顯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15次以回信的方式與人民大眾交流,這其中有青少年學生,有基層黨支部,有邊防戰士,而收信最多的當屬教育界,共有6封之多,其間,“老少邊窮島”等教育最薄弱地區,又占了3封。

在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學生的回信里,習近平勉勵學生“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希望學校繼承光榮傳統,傳承各民族優秀文化”;

在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的回信里,“在西部生活過”的總書記“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識,那里的發展需要人才”;

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的回信里,總書記希望他們“不忘初衷,扎根西部”,“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字里行間,飽含著總書記對公平教育的無限深情;樸素言辭,寄托著黨中央對教育公平的殷殷期待。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教育扶貧”“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我們必須補上這個短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目前,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少邊窮島地區,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強則中國強,中西部強則中國強。”

三年來,黨中央打出一系列“組合拳”,補齊教育發展的突出“短板”,編織教育公平的保障網——

中央財政投入資金1100多億元,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和中小學校舍安全狀況;累計安排資金43億元,對在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累計資助各教育階段學生4億人次左右,為3200多萬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改善營養膳食;實施城鄉統一“兩免一補”標準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錢隨人走”惠及近1300萬農民工隨遷子女……

還有更多人的命運,在一項又一項政策落地之時,與國家、民族緊緊相連。

2015年夏,接到《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出臺的通知,江西高安的“最美鄉村教師”陳臘英笑了。5年為期,從提高生活待遇到城鄉教師流動,從職稱評聘傾斜到建立榮譽制度,扶持力度層層加碼,鄉村教師走進國家的改革議程。

從校長手中接過畢業證書,清華學子黎崎均笑了。2011年,因為一項針對寒門學子的“自強計劃”,跨越巴山蜀水,他踏進了夢想中的清華園。2012至2015年,全國共有5萬多名“貧寒學子”通過“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及各種以“夢想”命名的招生計劃改變命運。

一次次“寬心解難”的消息,使眾多家長懷著希望笑了。2015年2月,北京市發布2015年義務教育入學新政策,“杜絕跨區跨片招生”,保障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11月2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義務教育全面實施劃片入學。三年來,在黨中央高度重視下,教育部頻出重拳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叫停19個重點大城市的招生亂象,長期存在的“擇校熱”終呈降溫之勢。

《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編制出臺、20項教育惠民政策福澤貧困地區師生……在著眼長遠的部署與真抓實干的落實下,今天,中國已有超過1/3的縣達到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認定標準;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已覆蓋91.5%的學生;2015年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7.5萬名,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機會明顯增多;29個省份實施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政策,涉及考生近8萬名。

仿佛“壓艙石”,教育從公平出發,奠基億萬中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如同“定盤星”,從追求“基本供給公平”走向“優質、均衡”。更高公平水準的中國教育,鑒證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復興。

(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質量,驅動創造與夢想的主引擎

2014年9月9日,北京師范大學。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經歷了歷史上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各國紛紛調整發展戰略,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環顧新一輪蓄勢待發的科技和產業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寄望全國教師:“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后發優勢。”

這是深植現實的沉思。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只有向教育要質量,才能優化勞動力結構,厚植創新驅動根基,如期打贏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戰;只有實現更高質量的教育,培育更多管用實用的高技能人才、創新人才、拔尖人才,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好關鍵支撐作用。

教育的起點是公平,而生命線,是質量。

站在“由大向強”的飛躍關口,黨中央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抓手,全面夯實中國夢的人才之基——

一方面,登高望遠,教育決策的層級不斷上移。

從《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到“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再到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一連三個上下貫通、關涉全局的改革方案,陸續由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由國務院和相關部委具體實施。頂層設計力度之大,為歷來教育改革所未有。

另一方面,雷霆萬鈞,提升教育質量的舉措深入推進。

2016年新學期,全國2000余所高校的課表上,多了一門共同的課程——創新創業;近千所地方本科有了屬于自己的發展方向,從“我像誰”到“我是誰”,向應用型轉型;“兩個一流”的出臺,助推中國頂尖大學以更堅實的腳步向人類最高智慧聚集地發起總攻。

更為關鍵的是,質量提升,不再是一校一地的“獨角戲”,而是整體能力提升與拔尖能力培育相結合的宏大體系構筑。從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啟動到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三年來,一系列教育標準和引導措施陸續出臺,內容覆蓋各級各類教育,包括教師、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學生素質評價等方方面面。

幾個“硬數字”,足以窺見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決心和膽氣:教育投入,2012年首次實現4%目標,2014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達2.64萬億元,比2010年翻了近一番。

一筆人才賬,可以看出教育質量提升的成效和價值:從2010年起,中國進入人口紅利下降期,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從74.5%下降至2014年的73.4%。與此同時,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8.75%提高至11.01%;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從13.72%提高至16.35%——人力資源紅利將大大抵消人口紅利下降的影響。

2015年10月,繼中國教師在英國進行“中式教學”引起關注之后,一支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州的12人教師訪問團專門組隊赴杭州“取經”,用一周時間學習“中國式教學”。中國基礎教育,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世界目光。

2014年10月,3名“90后”高職生精心打造的“魯班鎖”,成為李克強總理送給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國禮。中國職業教育培養的創新型人才,正帶著“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三年來,從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到剪接體三維結構,一個又一個世界級難題在中國科學家的實驗室里被破解。中國高等教育迸發的蓬勃力量,正向世界科學技術前沿奮力沖刺。

習近平總書記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面向廣闊無垠的創新藍海,中國巨輪已起航出發。

(四)“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信仰,凝聚富民與強國的最大公約數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社會的文明氣象,要靠教育的點滴培育。

在我們這個深具尊師重教傳統的國度,從“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不朽”,到“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個清晰的教育理念貫穿始終:立德,方能樹人。

“每一堂課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傳播美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三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立德樹人,理想信念是根本——“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這三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大力推進,以“愛祖國、愛勞動、愛學習,節約一粒糧食、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為內容的“三愛”“三節”等主題教育活動蔚然成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加快研制,學生誠信表現被寫進成長記錄……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逐漸形成。

立德樹人,優秀傳統文化是源泉——“拋掉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這三年,教育部發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建設中華經典資源庫,開啟“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編寫優秀傳統文化普及讀本、分學段有序推進……從廣袤的傳統文化原野中尋找價值,廣大師生對中華文明的敬與愛厚植于心。

立德樹人,思想政治建設是保障——“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這三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引中國大學“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全國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央精神專題研討班”為高校掌舵人指引方向;“四有教師”要求引導廣大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制定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斷改進,使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入腦入心,令大學生信仰之基愈加堅實……以制度的力量凝魂聚氣,廣大師生對中國夢的實現熱忱滿腔。

2015年5月,已連續滾動調查了24年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顯示,在近3萬名調查對象中,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表示樂觀的學生占比分別為84.7%、84.5%和81.9%;93.9%的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一步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明顯提高”表示樂觀;對“大學生應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誠信是做人之本”等理念的認同度均在90%以上。

為人生賦值,為社會定型,為國家和民族立心鑄魂——這是教育的本真,更是“更好的教育”的終極訴求。

歷史的腳步永不停歇。習近平總書記說,“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以創新發展激發教育活力,以協調發展優化教育結構,以綠色發展引領教育風尚,以開放發展拓展教育資源,以共享發展促進教育公平。

中國教育的每一步前行,都將帶給人民對美好生活更為真切的信心;倚仗教育的力量,中國,將走得更加堅實有力,更加行穩致遠。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29日 01 版)

編輯:曾珂

關鍵詞:教育事業改革發展 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紀實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最新午夜福利网址 |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 亚洲不卡永远在线 | 亚洲国产午夜一区二区 | 尤物iAⅤ视频在线看 | 亚洲国产2021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