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銳意推進改革 決勝全面小康——兩會時間看“中國決心”
銳意推進改革 決勝全面小康——兩會時間看“中國決心”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余曉潔、羅沙、榮啟涵
日前,國企改革推出重大舉措,落實董事會職權等“十項試點”計劃公布,標志著國企改革又一次向深水區重點突破。
兩年多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181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有關部門完成261個改革任務,各方面共出臺改革成果785項。
隨著一項項改革措施密集出臺,全面深化改革潮掀浪涌,奏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強音。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新的五年發展規劃將提交審議討論。屆時人們可以看到,一份彰顯改革決心、貫穿改革主線的規劃將變為國家意志,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
勇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造增長引擎
這段日子,紫晶立方的淘寶小店銷量激增,元旦、春節、情人節……定制3D打印禮品設備的采購單接連涌來。
這家由大學生創立的小公司,3D打印機銷量已達1400余臺,正在商談的經銷商訂單超萬臺。
創業夢想的實現,得益于兩年前的一項改革舉措。
2013年3月1日,還在清華大學就讀的王世棟拿到了商事制度改革后北京首張企業營業執照,創辦了紫晶立方。“因為取消了最低注冊資本的限制,讓我們輕松邁過了創業的第一道門檻。”他回憶道。
一元錢辦公司、簡化住所登記、改年檢為年報……商事制度改革調動了千百萬創業者的積極性,去年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
“實踐證明,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代表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能為市場主體減負、能為大眾創業松綁,能夠發揮經濟運行‘發動機’和‘穩定器’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劉文新說。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既定,任務艱巨。發展動力何在?
路徑就在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一個個微觀層面的創新創業活力,匯聚起大范圍高強度的發展能量場——
杭州濱江區,春節剛過,全球最大視頻監控設備生產企業之一的海康威視,就忙著盤點業績、謀劃開局。從科研單位轉身為實體企業的海康威視,在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我們最早的板卡產品到現在已經賣不動了,后續創新產品不斷推出后,企業發展曲線始終是上揚的。”企業負責人陳宗年說,當前不少傳統企業面臨困境,但同時也有許多創新先行企業進入良性軌道。
一項項謀當下、利長遠的高端改革舉措推出,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
財稅改革先聲奪人,夯實發展基礎;價格改革破冰前行,催生發展活力;金融改革步伐加快,疏通經濟血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整體推進,促進協調發展……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研人員在創新成果轉化中的處置權、收益權……改革釋放“體制紅利”,構建人才集聚機制,點燃創新的火種。
一個重大思路的調整,引發全世界關注。從供需兩端入手,著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山東小城龍口,一塊價值大約每噸1萬元的普通鋁錠經過擠壓、焊接、拼裝,變身高鐵列車的一部分,價值超過6萬元。這塊普通鋁錠的華麗蛻變,是“龍口智造”的代表作。
面對產能過剩壓力,以鋁業為主的龍口市近年來著力從供給側推動改革,通過科技創新帶動產品升級,形成了從能源、鋁土礦到鋁合金終端產品的完整高端鋁材產業鏈。
去年底,新加坡《聯合早報》敏銳發現,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領導層繼“新常態”之后,再提出另一個經濟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從LV包到尿布,一邊是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一邊是中國游客‘買斷’全世界,這些產品不是中國不能生產。”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說,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在供給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指出:“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創新是動力,實體經濟是主體,改善人民生活是最終目標。”
2015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已躍升至66.4%。展望未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縮無效供給、改造落后供給、創造優質供給,必將釋放出更大需求潛力,使消費更好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
“只要全力加強改革,中國未來5年就能實現年均6.5%的增速。”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說。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兩會 中國 深化改革 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