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培植企業創新基因 構建梯次型產業格局——“廣東制造”轉型觀察
新華社廣州2月28日電題:培植企業創新基因 構建梯次型產業格局——“廣東制造”轉型觀察
新華社記者 周強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廣東交出了不平凡的答卷:實現了對國內生產總值、結構調整的“兩個支撐”。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在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低要素成本的“雙重擠壓”,面臨本土資源要素和生態環境的“雙重制約”,“廣東制造”奮力轉型,邁向中高端,已初步形成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
“車間革命”重構生產方式
在東莞勁勝通信公司,打磨車間見不到往日忙碌的人工身影,取而代之的是75臺機器人周而復始的勞作。從取放物料到搬運倉儲,從清洗檢測到虛擬設計,所有工序實現自動化。
“以前需要204名工人,負責開機、物料等環節,現在開機員、物料員完全被機器人替代,只剩下13人負責品檢、技術和生管。”副總裁黃河說,“機器換人”顛覆性提升生產效率,單線可同時生產9個型口,200臺機床釋放出300臺的產能,預計未來一年半就可收回成本。
在不少企業家看來,“機器換人”并非應對用工難的簡單策略,而是對制造業生產方式的一次革命。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鄧江年說:“‘世界工廠’一度成為廣東轉型升級的負擔,但事實證明,車間創新是大有前途的。”
隨著廣東撬動千億元資金入市,以車間為單元的新一輪技術改造陸續在上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展開。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解決傳統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廣東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升。
“通過對生產車間升級改造,滿足智能化、信息化生產需求。以前制造一臺電梯的周期是30天,現在已經減少至15天。”佛山菱王電梯董事長梁永標說。
“車間革命”在不斷提升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使得企業從加工制造底部向研發、設計、品牌延伸。這家曾靠為三星、華為等跨國公司做代加工起家的勁勝通信公司正在向服務型制造業方向發展。黃河說:“現在已有多家企業前來洽談建設智能工廠事宜,未來我們將轉型成為全國企業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
“創新+”夯實產業基底
在經過15年的發展之后,靠賣宿舍家具的廣東連盈家具有限公司走到盡頭。去留之際,2012年10月,50歲的公司董事長張錫林決心轉型電商,讓他的公司獲得了新生。
觸“網”生變。如今,連盈走出東莞,已成為韓國三星、南方航空等知名公司的供應商。張錫林告訴記者,公司銷售額連續三年按100%的速度增長,2015年營業額達到3000萬元,預計今年有望銷售過億元。
“以前是以產定銷,現在是以銷定產,借助互聯網+,公司商業模式為之一新,生產更加柔性化。”首嘗“電商甜頭”的張錫林進一步拓展公司業務。2014年,張錫林將諾基亞東莞工廠生活區改造成聚大電商產業園,為園區近百家企業當起了“電商保姆”。
近年來,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主導的“四新”經濟正在擦亮廣東轉型升級的底色。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說:“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向傳統優勢產業植入創新基因必定煥發新的生機。”
“專業鎮”是廣東經濟版圖的重要戰場。橫瀝,中國模具制造重鎮。得益于協同創新,近3年來全鎮GDP仍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躋身百億元大鎮行列,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一縷亮色。
2012年9月,由橫瀝鎮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6家高校院所共建的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作為公共服務創新平臺,600多家模具企業足不出鎮就可向院士、教授提出技術需求。
液態金屬是臺一盈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新材料。憑借其高強度、高彈力、耐腐蝕等特點,公司由模具行業延伸至手機零部件制造、義齒制造、航空航天等多個制造產業。“這一轉變與鎮協同創新中心科研專家的共同努力分不開。”副總經理楊海說。
“以前的發展就是搭便車,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時機,遇上國際產業轉移的好機會,靠要素驅動發展起來了。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下,我們必須從搭便車轉為買車票,乘坐創新號列車,才能跑得快。”橫瀝鎮委書記陳錫穩說。
打造梯次型現代制造格局
純白色的“X”型機體,四支飛快轉動的螺旋槳,機腹吊掛迷你相機。由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無人機,憑借自主研發的完整技術鏈條,引領全球無人機技術革新和消費熱潮。
“我們不會設想去做世界二、三流產品,靠便宜取勝。歸根結底這是品位的問題。”大疆創始人汪滔說,“我希望中國制造很快也會變成‘高質量’和‘品位’的代名詞。這是我現階段的夢想。”
憑借對產品的極致專注和核心技術的不懈追求,大疆成為繼華為、比亞迪之后廣東高端制造的又一張亮眼名片。以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廣東制造”逐步轉換發展軌道,向“高精尖”要動力。2015年全省先進制造業增加值14712.7億元,增長1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8172.2億元,增速達9.8%。
創新引領,前瞻布局。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7大戰略新興產業和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4大未來產業。過去5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4%,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8.2%提高到40%。
在研究廣東的經濟學家看來,廣東的制造業格局已形成了更加合理、不斷優化的梯次型產業體系。2015年,廣東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50.8%,首次超過50%。
“這不是我們刻意追求的結果。實業興國,避免產業空心化,三產結構優化是將第二產業做大做強順其自然的結果。”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吳優說,“我們不盲目追求規模,追求數字,而是追求質量和效益。”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創業 梯次型 產業格局 廣東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