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去產能,政府不搞拉郎配
工業增速仍處于合理區間
“當前的工業形勢可以概括為四句話:工業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產業結構調整發生積極變化,創新融合推動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發展環境明顯改善。”苗圩說,6.1%的工業增速相對于前些年兩位數的增幅明顯回落,但考慮到國內外環境的變化,6.1%的速度也不低,仍在工業運行的合理區間,而且季度波動幅度不超過0.5個百分點,頂住了下行壓力,保持了平穩運行。
產業結構調整發生積極變化。一是技術改造得到加強。“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完成技改投資37.5萬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2.7倍,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得到應用。二是“十二五”期間,累計淘汰落后煉鐵產能9100萬噸、煉鋼9480萬噸、電解鋁200萬噸、水泥6.4億噸、平板玻璃1.6億重量箱,市場倒逼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加速形成。三是“十二五”末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較“十一五”末分別降低25%、35%,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性指標都超額完成。四是落實“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戰略,優勢互補、梯度漸進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正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快速成長。2015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2%,比工業整體增速快4.1個百分點。兩化深度融合取得新進展,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普及率提高23.5個百分點,主要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70%。互聯網經濟走在全球前列,信息消費迅速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業態已經成為發展的新引擎。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帶來了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去年涉企收費清單管理為企業減負超過1100億元;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為企業減稅近1000億元;兩次下調工業企業用電價格,為企業減輕用電成本超過600億元。此外,去年還建立了總規模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截至目前,全國小企業創業基地達到1700多個,入駐企業12萬家以上,提供就業崗位超過420多萬個。
兩年1000億元用于職工安置
“所謂‘僵尸企業’,是指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中央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說,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大家熟悉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首要任務,而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是去產能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對外公布。
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總的思路是,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原則,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盡可能多地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積極穩妥推動“僵尸企業”退出。馮飛說,去產能最大的難題是妥善處理職工安置工作,因此,在“僵尸企業”處置過程當中,要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中央政府已經決定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資金規模是兩年1000億元,用于解決職工安置問題,包括轉崗、技能培訓等。
“去產能工作要發揮市場倒逼機制的作用、企業的主體作用,政府要做的就是激勵、兜底,而不是拉郎配。”馮飛解釋說,資產處置難和企業重組意愿不強,也是去產能工作面臨的難題。為此,政府將通過經濟激勵來推動企業有更強烈的兼并重組意愿,把一些阻礙重組的因素去掉,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比如,從完善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角度予以支持;從金融手段上,通過并購貸款、資本市場、基金公司等方式給予支持;再比如,通過稅收政策的進一步細化和精準化解決資產增值之后的稅收問題等。
2020年啟動5G商用
“去年以來,中國游客海外掃貨的報道,引起了工信部高度關注。”苗圩說,據國家旅游局統計,2015年中國出境人數1.2億人次,在海外食、住、行、游、購的消費金額達到了1045億美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12%和16.7%。其中,“購”占據了大頭。這提醒工業部門要認真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加大供給側改革。
苗圩介紹說,工信部今年將在消費品行業推行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內容的“三品戰略”,扶植中國的企業創建品牌、提高品質、增加品種,來不斷滿足群眾的消費需求。除此之外,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工信部今年還將主抓的工作有:制定六大行業分業施策的指導性意見,或者三年行動計劃;啟動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提升工程,緊緊圍繞傳統行業改造升級需求,實施一批重大技改項目;促進綠色建材、鋼結構、鋁型材在各領域擴大使用,實施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計劃等。
“2015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41.87億G,同比增長103%,‘互聯網+’正在向更廣闊的領域拓展。”工信部新聞發言人張峰補充說,今年年初,我國正式啟動了5G研發技術試驗,搭建開放的研發試驗平臺,也邀請國內外企業共同參與,推動全球5G統一標準的形成,促進5G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張峰透露,根據總體部署,我國5G基礎研發試驗將在2016年—2018年進行,分為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個階段進行,為2020年啟動5G商用奠定基礎。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去產能 政府 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