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民營經濟的兩會期盼
■■關鍵詞之“走出去”
路有千萬條各自顯神通
2015年12月16日,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一位外國政要全程用中文發言。他在致辭中甚至引用了極富中國特色的俗語“要想富,先修路”,比喻發展互聯網的重要性,非常貼切生動。
這位外國政要就是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曾在湖北省留學。
湖北省政協委員陳蓉說,“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在這個國家戰略的落地過程中,要發揮教育大省比如湖北的優勢,以不斷往來的海外留學生為紐帶,密切政治交往,發展經貿合作,開展文化交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有效的著力點。“經濟上,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做到‘走出去’和‘引進來’并行;文化上,培養留學生第二故鄉情感;教育上,加強海外留學合作項目建設。”
廣東省潮州市政協委員陳偉忠認為,在“互聯網+”的形勢下,處在初級階段的電商是產品外銷的一個新嘗試。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政策,恰好對潮州電商產品的銷售起到巨大促進作用。政府可以建造一個電商孵化基地,配套完整的銷售渠道和銷售網絡,進一步完善電商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當地產品先“走出去”。
云南省昆明市政協委員韓潔認為,國家應該支持昆明加快建設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南亞和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中發揮更大作用,大力推動具有規模、技術等優勢的裝備制造業和優勢產業加快“走出去”,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走出去,還面臨很多具體困難。韓潔建議,推廣上海自貿區做法,允許以不得超過海外并購標的對價款項的50%向銀行申請貸款,緩解民營企業因無抵押物而無法貸款的問題;稅務部門加大稅收協定專題培訓和宣講力度,幫助企業了解更多的稅收協定,更好地享受稅收協定帶來的優惠和保護。
青島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黨組書記王吉春建議,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企業就應該聯合在一起“走出去”。單個企業“走出去”壓力很大,特別是對于一些新“走出去”的企業。因為國外法律不同,環境也不一樣,政治格局、經濟格局都不一樣,稍微弄不好就會受損。而集群模式“走出去”,有助于獲得政策支持、降低貸款成本、實現資源共享、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和區位品牌優勢,切實增強企業在海外市場的開拓能力和競爭力。
王吉春建議,選定一批具有經營規模和品牌知名度、擁有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的企業,通過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給予扶持,培育跨國企業發展平臺。如海爾、海信、青建,他們具有底蘊深厚的海外發展經驗,通過跨國企業平臺,以雁形梯隊方式,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布局,形成鏈條式的產業轉移。
同時,王吉春建議,進一步支持發揮商會作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城市商協會建立友好關系或建立辦事處,在境外建立分會或工作聯系點,為企業“走出去”做好對接工作,解決“走出去”中語言不通、人才不足問題,克服對方國家的疑慮、信用管理,維護企業境外的合法權益和安全,打好解決涉及法律、文化等問題的組合拳。
編輯:薛鑫
關鍵詞:民營經濟 兩會 全國兩會 融資 雙創 法治